首页 > 财经 > 正文

2018年资本市场关键词:动荡中寻找新平衡

2018-12-28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谷枫,周莹,北京,广州,报道

回首2018年资本市场发展,变化之大令市场称奇。有监管政策的转向,有重磅政策落地,有股市剧烈的波动,也有罕见的高层密集喊话。

资本市场历来被看做宏观经济的晴雨表,今年市场波动之大显然也是受到了来自国内外各类事件的影响。

不破不立,戊戌年资本市场显然还在动荡中找寻着新的平衡。

建立新平衡

2018年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到了资本市场的运行,这对原有的监管逻辑、市场运行规律,都有一定影响。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2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提出,2018年资本市场处在一个寻找新平衡的过程中。

他认为有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这种动态平衡的变化。

首先从监管政策上来讲,过去股票质押到了警戒线平仓线可以平,现在不能平,以及后面又救市,这是规则的变化导致要寻找新的平衡;第二,贸易战使得对于中国不同产业的发展、盈利前景有了不同的看法,也要寻找新的平衡;第三,中国经济还在L型过程当中,很多人都在讲现在股市估值到了历史底部附近了,但经济增速发生变化,估值的底部自然也要重新考量。

鲁政委进一步表示:“至少从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今年跟过去不一样了,要寻找一个新的平衡点。”

事实上,监管逻辑的变化也佐证了,即便是监管层也在重新寻找平衡。比如今年以来IPO审核即出现了巨大变化。

2017年证监会力推IPO常态化发行,全年发审节奏提速,共有438家公司完成2300亿的IPO融资。但2018年风云突变,1月份开始首届大发审委从严审核,当月发审通过率降至50%以下,这也为2018年全年定下了基调。

截至12月25日2018年最后一次发审会一家企业过会,2018年IPO发审通过率仅为60%,大大低于往年水平,IPO企业数量也降至103家创5年来新低。

“IPO市场的新平衡体现在IPO堰塞湖的压力缓解,同时监管层也有意推进发行制度改革,鼓励科创企业上市。”北京地区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的人士25日对记者表示。

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市场也在今年迎来新一轮监管周期。

2016年三季度和2017年一季度是上一轮并购重组和再融资监管发生变化的节点,在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的主导下,对2013年以来并购重组高潮以及再融资井喷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随后监管政策密集落地,再融资和并购重组被带上多重枷锁。

但2018年资本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去杠杆大背景下,民企融资越发困难,市场活跃度下滑明显,因此在稳定市场的大前提下,证监会再度连续发布数项政策,松绑再融资和并购重组。

从数据和审核趋势来看,市场已重新适应了并购重组和再融资的新监管周期,监管和市场重新找到了平衡。

另外在交易端也存在找寻新平衡的情形,2016年证监会开启了对市场交易乱象的整治,尤其是针对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两种违法违规情形。

一方面证监会放权交易所要求提高一线监管积极性,对交易从前端就进行监管,另一方面持续打击市场游资,出现了“北八道”、“温州帮”等多起大案。但严监管的过程中市场上不免也出现了对行政过度干预的疑虑。

就在这一轮监管层稳定市场的喊话中,证监会重新审视了交易监管并提出“优化交易监管减少交易阻力,增强市场流动性”的思路,明确要减少对交易环节的不必要干预,让市场对监管有明确预期。随后一些资金也重新活跃起来,市场又出现了科创概念股、高转送概念股的热炒行情。

“回顾往年很少有出现多个领域监管周期集体在同一年内出现变化的情况,今年的情况非常特殊,这也直接体现了今年市场的动荡,因此找寻新平衡,重新让市场稳定下来是今年的重要关键词。”一位中金公司投行部的人士26日表示。

主动求变

从前述内容来看,监管周期的变化滞后于市场的变化,属于被动调整。但今年资本市场也不乏主动打破旧有平衡,重新建立新平衡的情形。

其中以对外开放为代表的市场化改革便属于这类代表,2018年以前资本市场对外管制非常严厉,券商(除了CEPA框架外)、基金公司都未有外资控股的情形。而相比其他主流市场,A股也几乎没有得到来自外国投资者的青睐。这些约束在2018年都被主动打破,国内的资本市场持续张开双臂拥抱国际市场。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24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外开放是今年一项重要主线,一方面吸引全球大投资人能够配置中国,包括曾经的沪港通、石油期货等期货产品的推动,推动A股纳入MSCI、富时罗素指数等,都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些主要成就,这些吸引更多海外投资人投资中国的产品和制度设计,我觉得是非常市场化的改革。除了导入境外资金,更重要的是境外长期投资理念能够进入到中国资本市场,这有助于整个资本市场正确地树立价值投资理念和持续的发展。”

除了对外开放,破局发行制度改革是今年另一项主动寻求新平衡的重要内容。

年初先是有试点创新企业制度的尝试(下称CDR制度),试图突破境内资本市场无法接纳红筹架构、未盈利科创企业,同股不同权制度的枷锁,尽管在多重原因下暂时搁浅,但其也为后续沪伦通等制度的推进奠定了基础。

但这种尝试并未停下,11月初科创板设立计划横空出世,这也重新挑起了CDR制度打破现有发行制度的重担,同时还肩负了试点注册制的使命。

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这些都将进一步助推创新型国家战略发展,走科创引领发展模式。这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有很大的不同,过去主要运用是土地、基础设施等不动产为主的生产要素,现代化经济体系则以技术、人才、品牌、商标等为动产要素。科创板的建立,有助于树立新的资本市场服务模式。(编辑:郑世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