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打造服务平台、完善投资管理模式,粤港澳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2018-06-02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若萌

编者按

5月24日公布的广东自贸区改革开放方案,提出携手港澳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具体而言,要求粤港澳共同完善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服务和促进体系,完善境外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开办企业的管理模式,建设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与此同时,粤港澳携手致力于推动成立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法律类社会组织,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法治地图建设,并充分利用国际商事法庭等“一带一路”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公正高效化解纠纷,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本期“一带一路”前沿,我们关注粤港澳如何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赵海建)

5月24日,国务院印发《进一步深化中国(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在广东自贸区的方案中,“开拓协调发展新领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示范区”章节的子板块提到,要携手港澳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作为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广东有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雄厚基础和突出优势。根据广东省商务厅的数据,2017年,广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产能合作稳步推进,对沿线国家实际投资3亿美元,对非洲实际投资增长85%、占全省比重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今年1-4月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占广东外贸总值1/5以上。

不久前,前海率先取消港澳居民就业证制度,允许拥有香港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士自由执业,极大地方便了港澳居民的就业创业,南沙创新CEPA框架下食品、商品通关便利化制度,口岸监管流程所需时间降低到3小时之内,通关效率有了质的飞跃,珠海横琴则率先成立珠港澳商事调解合作中心,形成了对接港澳的多元化调解机制……粤港澳融合的初步成效有目共睹。

“对参与‘一带一路’的企业来说,粤港澳的更全面合作无疑意味着更多元的投融资渠道、更开放的金融环境、更完善的服务体系以及更全面的法律保障。”前海创新研究院秘书长谌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

共同打造“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

近段时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地在金融、商贸、科技、基础建设等方面的合作都不断深入,同时广东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热情高涨,不少汇聚了粤港澳三地力量的助力于企业“走出去”的综合服务平台和社会组织应运而生,结合了三地优势,为粤港澳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便利。

“粤港澳大湾区有很好的生产基地和制造业基础,在软件和硬件结合的时代,大湾区在促进海外贸易畅通的目标下更具有竞争力。因此我们深圳市走出去战略联盟的目标不只是服务深圳企业,我们希望能辐射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打造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信息共享平台、人才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和风险防范平台。”于5月30日举行的“一带一路”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大会上,主办方深圳市走出去战略联盟执行会长孙天璐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目前,该联盟成员包括比亚迪、海能达、华大基因、传音控股等知名企业,以及安永、德勤、毕马威等专业服务机构等260多家企业和机构;联盟与超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商务代表处、投资促进局以及官方商务机构等(如德国、加拿大、美国、瑞士、英国、泰国、埃塞俄比亚、南非等)建立了长期联系。“我们正着力推动在非洲建立人民币结算试点以及为参与‘一带一路’的中小企业建设全球路演平台,建设政府投资基金等,为企业降低投资风险,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力争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包括投资备案、金融、会计、法律、安全预警等全方位的服务。”孙天璐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有着地域广阔、政治环境多元、投资风险程度多样、政治经济体制和立法法规差异性大等特点,对不少企业来说意味着很大的挑战。普华永道南中国国内企业业务发展部南中国主管合伙人江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对投资国信息(包括法律法规、税收机制)的全面掌握,以及建立管控体系,对风险进行排查等,这些都需要专业团队的协助。“港澳在金融、会计、律师、建筑等专业服务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化合作可以充分将这些优势利用起来,让‘走出去’企业更顺利安全地进行海外投资经营。”她指出。

为给参与“一带一路”企业提供更全面专业的帮助,普华永道在2017年9月成立了“一带一路”全景平台(Belt&RoadUnited),以“共享、探索丝路新商机”为目标,打造有限开放、无限共享的线上内容平台和线下“一带一路”领域商界、学界及政界的联合体,力邀在“一带一路”领域有深入研究的知名学者和智库、有投资实力和意向的各类型企业、投资机构、专业服务提供商、在华的“一带一路”国家的领事官员,以及相关政府、商会、协会的代表加入。同时作为深圳“一带一路”全景平台的负责人,江凯表示,在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粤港澳的紧密合作为大湾区所带来的不可复制、不可替代和独特的整体竞争力,以及强大的发展动力。

在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联盟主席蔡冠深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一国两制”实践,可紧密相连、政策互惠、优势互补。而香港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除了国际贸易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以外,创新科技也是香港不可忽视的亮点。“在医疗技术、人工智能等方面香港处在全国领先地位,同时又有科研能力极强的高校,如果能与大湾区内的科技企业展开深入合作,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定能碰撞出更多火花。”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据他介绍,联盟在未来也会发挥好自身的相关服务作用,结合粤港澳三地优势与专业机构合作,为成员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提供更多帮助。他也希望,接下来大湾区能进一步扩大开放,创新粤港澳三地执业资格互认、口岸查验和金融互联互通等方面的合作机制,促进粤港澳人员、资金、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

总部设在深圳的华讯方舟是中国首家沿“一带一路”沿线布局的卫星通信运营商。公司董事长吴光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粤港澳合作的逐步深入,以及越来越多综合服务平台的共建,无疑为“走出去”企业带来更多的利好。“可以为我们提供专业的服务,包括政策上的对接、法律上的支持以及与当地政府的沟通等等,提高了企业‘走出去’的效率。”他指出,“希望接下来这些综合服务平台能在人才上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目前我们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人才问题,香港拥有国际化的人才市场,而澳门又是与葡语国家对接的平台,希望能为我们往东道国派驻高级管理人才和在东道国当地招聘人才提供更多的帮助。”

携手完善境外投资管理模式

除共同打造服务平台之外,共同完善境外投资项目和境外投资开办企业的管理模式,也是粤港澳携手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谌鹏认为,可以进一步创新粤港澳合作机制,引入港澳的体制资源和社会管理模式,使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成为引领全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创新境外投资管理模式的先行者。

我国境外投资目前存在诸如多头管理、审批手续繁杂、政府管理制度滞后、境外投资的总体战略规划不清晰等问题,使得企业面临着难“走出去”和盲目“走出去”的风险。从监督角度看,政府监督弱化,银行信贷控制不力,缺乏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督使得境外投资面临国有资产流失等风险。

为避免这些风险,谌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广东自贸区可以先行先试,在境外投资的审批流程和对境外投资的监管方面,加强顶层设计,从原先管职能变为管业务,从原先的单纯注重事前审批变为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管理,由政策性管理的模式逐步转向市场化管理模式。

就境外融资而言,目前模式相对单一,以当地所设立的中资银行(如中国银行)的银行贷款为主,在监管、风险评估方面难免会出现问题或疏漏。谌鹏建议,企业在境外融资时应与国际上熟悉当地情况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性的服务机构合作,同时采用适合当地法律法规、经济政策的融资模式,让境外融资市场化、国际化、本土化,形成多种多样的融资方式。

“而香港保留了相对独立于内地的金融系统,这正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形成多样化融资方式所需要的。香港在发债、上市、贷款和风投等融资方面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优势,能为‘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企业甚至政府集资和融资提供多元化的金融平台,又可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资产分配工具。”谌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除此之外,目前广东自贸区内的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和通道日益完善丰富,深港两地跨境金融市场不断链接,跨境金融机构准入机制逐步放宽,跨境金融产品不断丰富,这些都为“一带一路”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打下了基础。在谌鹏看来,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今后在“走出去”时无疑将得到更全面、更完善、更专业的金融服务。

展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倡议相辅相成。谌鹏认为,通过三地的互联互通、互惠互利,提升三地的整体实力,发挥三地在硬件制造、商务服务、财务融资、旅游消费等领域特长;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将被打造成全球创新高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也离不开这一国家对外开放“新支点”的支持和配合。

(编辑:赵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