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本土新零售“狂奔逆袭” 离精细化运作还有多远?

2019-10-19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唐唯珂

本土零售的逆袭之路离不开线上业务的持续发展,而对商超零售来说,从线上攻线下,扭转补贴亏损也成为本土零售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

伴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购买方式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以往推车去大卖场采购,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转变为动动手机下单送货到家。外资零售在这场变革中,未能适时洞察本土商业环境的变化成为“败走”的病因。

另一方面,随着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消费结构的加快升级,中国经济正步入消费主导的新发展阶段。消费者的要求不仅仅是“低价”、“便捷”,还呈现出需求个性化、场景多元化、价值参与化的趋势。电商入局的商超零售之争,前期“烧钱”难以避免,而资本退潮之后,回归零售本源,实现精细化运作才能为本土零售长远发展提供保证。

线上流量红利见底已经成为趋势,尤其在一、二线城市,越来越多的线下商机凸显,而作为中国新零售的发起者和倡导者的众多互联网巨头们也纷纷入局线下零售,以抢滩未来零售风口。

零售本质关注的问题仍然是效率和效益,而带来的结果就是成本和收益。在以外资大卖场为主流代表的零售时代,零售商通过从供应商处取得的价格差,通过通道费用的模式得到收益。而在新零售时代,阿里首先做出革新,通过同供应商合作,共同挖掘价值进行分享,使得供应商原本18-24个月的产品开发周期,可以缩短到3-6个月。帮助供应商找到合适的新品,赋予供应商价值。

随着未来零售业的持续发展,如何将精细化运作发挥到极致,告别“补贴大战”,形成成熟的零售运营体系成为无论是外资零售还是国内零售企业都需要思考的关键。

对于零售商来说,本质上它是一个二传手,本身并不生产商品。有了电商之后,二传手的价值逐渐淡化,从物流式的二传手转变为价值的二传手,在顾客和生产商之间挖掘出属于零售商的价值,成为未来零售转变的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