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大湾区医疗融合 企业抢占风口

2019-02-21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唐唯珂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的出台,为医疗企业抢占湾区风口指引了方向。

《规划》提出,要塑造健康湾区,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紧密合作,支持港澳医疗卫生服务提供主体在珠三角九市按规定以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设置医疗机构,发展区域医疗联合体和区域性医疗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的生物医药产业有着不同的资源禀赋与发展实力。香港拥有较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但老龄化明显;澳门在医疗卫生的投入、社区卫生的精细化管理上具备优势;广东拥有独特的地域和资源优势,发展势头迅猛。尽管融合中不免遇到阻力,但伴随着湾区的发展,医疗融合也不断碰撞出火花。

各大城市各司其职

湾区几大城市在医疗融合的道路上各司其职。

广州在科研学术力量的带动下,每年生物医药产业工业增加值达500亿元以上,早在2017年3月开始,广州官方就已发布“IAB 计划”,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三大战略新兴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突破的要义。根据此前披露的计划,到2022年全市IAB产业规模要年均增长15%以上,总规模超1万亿元。其中,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1800亿元。

近年来,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涌现了一批如广药集团、金域医学、达安基因、万孚生物等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但从目前来看,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相比于省内外部分发达地区,在产业集聚度、市场品牌、自主创新和人才队伍等方面,与形成更加明显优势还有一段距离,特别是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

《规划》提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金域医学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和大湾区的其他中心城市相比,广州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基础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差异化优势,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梁耀铭向记者说道:“建议广州应该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充分引导和鼓励企业推进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优化完善政产学研金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体系。学习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经验,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与港澳合作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和研究基地,打造行业顶级智库。”

深圳市作为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2017年生物和生命健康产业规模突破了2000亿元,新一代测序能力位居世界第一,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基因库。

香港研发能力强,具备众多医疗尖端科研技术亟待成果转换;港交所更是开辟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上市渠道,提供资本市场支持。

澳门在中医药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财政司司长办公室顾问、产业园董事长吕红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澳门,依托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发展中医药,向国际市场推广,既有地缘优势,又有高度的国际化推广优势。另一方面在澳门,中医药也有一定社会基础,群众的接受度普遍更高,这些都成为得天独厚的条件。”

《规划》中也提及,深化中医药领域合作,支持澳门、香港分别发挥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药检测中心优势,与内地科研机构共同建立国际认可的中医药产品质量标准,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支持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开展中医药产品海外注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健康产业,提供优质医疗保健服务,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加强医疗卫生人才联合培养和交流,开展传染病联合会诊,鼓励港澳医务人员到珠三角九市开展学术交流和私人执业医务人员短期执业。研究开展非急重病人跨境陆路转运服务,探索在指定公立医院开展跨境转诊合作试点。完善紧急医疗救援联动机制。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

而珠海市金湾生物医药基地也同样成为广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地之一,其被业内称为“南方药谷”,现已聚集了丽珠集团、联邦制药、亿邦制药、汤臣倍健和康德莱医疗等120余家知名医药企业,形成以生物制药、中药制剂、化学药、医疗器械、保健品等研发、生产、物流为一体的完善产业链。

在产业投资方面,前瞻产业研究院曾指出相对其他新兴产业,生物技术与制药领域投资事件不多,2017年湾区内共有15起投资事件,而2018年初至8月13日,湾区内投资事件已达14起,这一行业的投资密度有所提升。

从地域上看,生物技术与制药投资事件主要集中于深圳、广州,二者投资数量相差不大,但相对湾区内地其他城市已经处于发展前端。从投资轮次分布来看,各个轮次均有投资事件发生,说明生物技术与制药这一行业的各个阶段均在扩张;近两年,共有2起新三板挂牌事件、4起IPO及IPO后融资事件,龙头参与者已经进入竞争的白热化阶段;天使轮、Pre-A轮、A轮及A+轮的融资事件占半数,说明半数企业处于初创时期。

打通支付体系

但湾区医疗融合并非一帆风顺。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比美国的旧金山湾区、日本的东京湾区等其他国家的湾区发展,都是一国一制的湾区,但是我们是一国两制的湾区,面临更多医疗体系上的障碍。收费标准、支付体系的差异成为目前医疗服务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但这并不代表没有解决途径,例如目前出现的医疗券的形式等。对于商业保险公司来说,呼吁建立整个湾区内的保险产品,开发针对大湾区居民在大湾区看病小险种,解决此类问题。”

“大湾区、大健康、大融合,涉及到健康产业院前、院中、院后各个环节。人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的有效结合,《规划》的出台推动行业发展落地,给行业带来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从医疗人文的角度来说,通过湾区融合的发展,加强Holistic care(全方位照顾)的意识,既涉及到医患关系中心、身、灵的关怀也显得更为重要。”

微医相关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道:“微医大湾区协作平台通过网页端、移动端及电话专线,为湾区居民提供预检导诊、预约挂号、在线复诊、名医直通车、远程会诊、送药上门、在线支付、健康险等医疗健康服务。其中,港澳用户的微信、Paypal线上支付环节已打通。未来,协作平台也将持续布局医疗健康资源,深度整合粤港澳三地医疗、医药、医保服务能力,探索三地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健康数据互联互通、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院处方流转、在线医保、跨境双向转诊和大数据的临床和科研应用及便捷就医服务。”

(编辑: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