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民生关键词: 大病报销比例提高 做好慢性病防治

2019-03-06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佳昕

“今年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但基本民生投入确保只增不减。”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与医疗、教育、养老相关的癌症、慢性病、托育等话题纷纷亮相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并成为关键词。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蒋健表示,我国医疗卫生支出占GDP比重在世界范围内还处于低位,上述政策体现出政府更加重视民生福祉、适应老龄化社会需要。

“此前各地方已经有托育相关的实践经验了,但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是正当其时,起到了方向指引和抓手作用。提及全面两孩政策,也体现出托育问题的紧迫性。”贵州省政协委员、省早教协会会长石宇波告诉记者。

癌症、慢性病写入报告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我国将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进一步减轻大病患者、困难群众医疗负担。

记者梳理发现,2013-2018年,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每年均有提升,提升幅度在30-60元之间。其中,2018年增加了40元后,居民基本医保每人每年的财政补助标准达到490元。2019年再增加30元后,将达到520元。

业内人士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还聚焦了几个具体的病种——癌症和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代表的慢性病。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浦东新区副区长李国华向记者表示,我国每65个人当中就有1名癌症患者,每年超过400万人被确诊为癌症,癌症新增和死亡患者占全球比例分别为21%和24%,疾病流行形势非常严峻,这严重降低了老百姓的生命质量。

这并不是癌症第一次“亮相”,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推进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去年一年,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17种抗癌药大幅降价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患者负担得以减轻。今年的癌症防治行动,立足于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三方面。

此外,慢性病今年首次亮相政府工作报告。就在3月3日首场“部长通道”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局长胡静林表示,启动2019年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慢性疾病用药是重点考虑对象。

2015年,我国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我国总死亡的87.2%,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81.3%。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发展,我国慢性病的患病率和疾病负担还将持续上升。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主任余卫业告诉记者,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是我国人民健康的最主要威胁。糖尿病、高血压既是一种疾病,又是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许多疾病的危险因素,将糖尿病、高血压等门诊用药纳入医保,对于保障我国人民健康、降低伤残具有重要意义。

支持社会力量办托育

除了医疗,养老、托育也是民生领域的热点。

我国的老龄化形势有多严峻?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已由2000年的7%提升至2018年的11.9%,专家预测2023年这一占比将超过14%,2035年将超过21%,进入超老龄社会。此外,我国还有大量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和不断增加的无配偶、无子女老人等。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在过去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争议中,政策已逐渐清晰,即重点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业。报告提出“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住宅开发商应重点研究此类配套设施的比例和分布,以及后续运营等。

社会各界呼吁的发展0-3岁托育也体现在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即针对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的新情况,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培安在3月5日下午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要补短板,积极发展托育服务,重点满足3岁以下不同城市的托儿服务需求。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杨菊华表示,政府加强扶持,鼓励社会办婴幼儿照护,同时出台相关条法,加强监管,减缓家庭和女性的照护压力,消除想生而不敢生的人的担忧,这是全面两孩必要的配套政策支持。

(编辑:李博,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wangjx@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