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 > 正文

“三万亿”隐性债务置换平衡术:贷款换贷款、非标 平台再活血

2019-07-12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杨志锦

新一轮债务置换已开启。与上一轮不同的是,这一轮置换的对象是隐性债务,置换方式将以贷款置换贷款、非标(上一轮置换对象是政府债务,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方式置换贷款、非标等)。相同的是,这都将缓释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

7月10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报道,某股份行已下发隐性债务置换文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去年10月国办发〔2018〕101号文下发后,部分股份行及城商行参与了置换隐性债务的尝试,但规模不大,近期国有大行也在跟进。

新一轮债务置换已开启。-宋文辉图

多位银行人士反馈,所置换的隐性债务要求对应具体项目且原有存量债务发生时间需在2017年7月14日之前。此外,要求原项目财务可持续。

“财务可持续就是要求项目具备现金流,存量隐性债务中有现金流的业务可能只有10%左右。隐性债务规模各机构测算数据不一,但大体在30万亿-40万亿。测算来看,能置换的隐性债务规模可能在3-4万亿之间。”某大型券商首席固收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不过他补充称,现金流的认定存在空间,具体取决于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

隐性债务的承贷主体仍是融资平台,但目前融资平台已剥离政府信用,银行在投放置换贷款时也会考虑承贷主体的风险。宏观层面上,需在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之间平衡。

项目收益可持续

去年10月份下发的国办发〔2018〕101号文指出,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前提下,对存量隐性债务难以偿还的,允许融资平台公司在与金融机构协商的基础上采取适当展期、债务重组等方式维持资金周转。此后已有部分商业银行介入这类业务。

江浙地区一县城投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5月有一笔1.3亿的债务到期,后和当地城商行协商,达成了展期的协议。

西南某地市一股份行人士介绍,当地置换的隐性债务需是2017年7月14日之前形成的。本地城商行先介入,然后四大行跟进了。“做这个业务既有投放,又有不错的回报。”他说。

今年6月,防范化解融资平台公司到期存量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下发,一些具体要求得以明确。“文件下发后,相当于给银行机构壮了壮胆。”前述券商固收首席分析师说。据记者了解,去年四季度即有部分股份行参与置换隐性债务,但近期参与机构明显增多。

西南地区某AA园区城投公司人士表示,最近公司在和一家国有大行谈置换的问题,主要是置换园区建设形成的有收益的债务。“城投是相对较好的资产,利息各方面都有保障。”他表示。

中部省份某银行信贷部人士介绍,分行最近在做置换隐性债务的工作,要求融资平台主体符合总行的授信政策。具体看,以优质的省市级平台为主,一些低层级的平台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具体置换需要一家家审批,利率、期限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他说。

对于项目收益则有特殊要求。中部省份某政策性银行信贷部人士表示,目前分行主要是置换“自身”的隐性债务,而且要求项目具备现金流,以地铁、高速公路等项目形成的债务为主。

前述下发文件的股份行则要求,置换授信应具有经政府审定的债务化解方案及明确的还款资金安排,同时应谨慎评判还款资金安排的合理性、合规性及充足性,还款资金未能妥善落实的不得介入。

这实际上在强调项目应财务可持续:如果置换不具现金流的项目债务,将可能形成“旁氏”,加剧金融风险;而如果置换有现金流的债务,则是基于项目本身的资产收益性考虑,从而使之符合“市场化”的原则。

记者了解到,去年隐性债务认定时,部分有现金流的项目也采用财政担保等方式融资,因此被计入隐性债务。这类项目主要包括地铁、高速公路、供水、供热等,相关项目形成的债务将是置换的对象,但这类项目的占比并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涉及到财政担保等因素隐性债务并不合规,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的置换则合规。前述下发文件的股份行要求,置换前业务合规性问题不影响本行置换后资产安全性,且不能出现新的合规问题。

置换“别人家”的空间

在市场人士看来,101号文已允许金融机构置换“自家的”隐性债务,但能否置换“别人家”的隐性债务存疑。该股份行的信贷指引则指出可以置换其他金融机构隐性债务。

记者采访了解到,一种可能是以低成本信贷置换高成本的非标。这一场景下,如果非标资产是银行通过通道投放的,那么这类置换还符合了“非标回表”的要求。

另一种场景是大行、股份行置换中小行的信贷。由于近期一些风险事件的冲击,中小行同业存单和二级资本债发行并不顺畅,可能面临缩表压力。缩表的过程中,资产端城投信贷资产亦可能成为“卖出”的对象。一些银行人士认为,这部分可能成为大行、股份行置换的对象。

置换后将对银行、融资平台的资产负债表产生影响。上一轮置换后,商业银行资产端“贷款”变为“地方政府债券”,这一轮则是期限拉长。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城投贷款仍是优质资产,置换符合规定的隐性债务可以缓解“资产荒”压力。对于城投而言,置换后可以腾挪出资金去偿还其他债务,减轻到期债务压力,缓释债务风险。

“整体上是利好,但如果置换的规模过大,可能会挤占其他行业的信贷资源,因此应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并适度控制好规模。” 前述券商固收首席分析师说。

值得注意的是,信贷置换隐性债务这一方式只是将债务期限拉长,但债务余额并没有改变,仍需进一步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