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债基竞技愈演愈烈:可转债基金业绩一骑绝尘 中长期纯债基担当吸金利器

2019-09-27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洁雪

三季度收官在即,债券基金的收益领先者,被具备“股债”双重属性的可转债基金包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三季度收益排名前20位的债券型基金中,绝大部分为可转债主题基金或重配转债的基金,收益均在7%以上,其中收益最高者达12.13%。

虽然与权益类基金收益无法匹敌,但相较于债券基金整体平均水平而言,这已是极为突出的成绩。

受此影响,基金公司对二级债基的布局也加大发力。不过,从为基金公司贡献规模的角度而言,二级债基这一仍有些边缘的产品,显然并非主力。

三季度收官在即,债券基金的收益领先者,被具备“股债”双重属性的可转债基金包揽。-IC photo-

可转债基金收益领先

在股市的带动之下,可转债基金成为霸屏三季度债基涨幅榜的主要品种。

具体而言,三季度业绩领先的债券基金包括南方希元可转债、银华中证转债指数增强B、天治可转债增强A/ C、诺安联创顺鑫A/C、广发集嘉A/C、广发聚鑫A/C、国泰可转债、易方达双债增强A/C、民生加银转债优选A/C、嘉实稳宏A/C等。

其中,南方希元可转债以12.13%的收益率位居第一,该基金同时也是剔除转债分级B以外年内收益最高的债券产品,截至9月25日收益高达27.51%。

此外,银华中证转债指数增强B三季度收益率为10.11%,年内收益为56.92%;天治可转债增强A、C份额三季度收益率为9.65%和9.5%,年内收益则为21.25%和21%。

总体而言,截至9月25日,能录得全年业绩的名字中含“转债”二字的债券基金年内平均收益率高达15.39%,三季度平均收益率为4.81%,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统计显示,以能录得三季度业绩的全部债券基金来看,虽然绝大部分基金取得正收益,但平均收益率仅为1.46%。

可转债基金收益的爆发,背后存在两重因素:一是可转债估值提升;二是权益市场回暖。不少机构人士认为,站在当前时点来看,可转债仍然具备较高配置价值。

沪上一位受访债券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由于转债市场品种扩容且交易活跃度持续提升,转债市场整体可挖掘的投资机会显著增加。此外,虽然今年可转债的估值水平整体有所回升,但总体估值仍在历史相对低位。从绝对价格来看,目前可转债的平均价格约为114元,也并不算高。”

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从大的资产配置角度来看,在低利率环境下,传统债券、货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明显,未来收益空间有限,而可转债有可能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获取超额收益的主要品种。”

另一位债券基金经理则提到,“目前股市处于相对低位,现在发行可转债的公司,在未来三年的时间里是存在较大的转股可能性,潜在收益率或比一般的债券收益率高。”

中长期纯债基金吸金强劲

由于可转债受关注度提升,不少基金公司开始加大对二级债基的布局。以目前市场上的存量可转债基金来看,绝大部分为二级债基。

二级债基是混合债基的一类,相较纯债基金和一级债基,二级债基投资范围更广,通常以不低于80%的仓位投资债券,以不高于20%的仓位投资股票,风险收益特征要高于前两者,换而言之更具有“进攻性”。

以今年三季度基金发行情况来看,华夏、平安、宝盈、中金等基金公司均成立了二级债基,规模在4.59亿至33.03亿之间不等。其中,华夏鼎淳A/C发行规模达33.03亿元,平安可转债A/C发行规模为9.06亿元,相对来说还是取得了不错的发行成绩。

不过,二级债基虽然受重视度提升,但从吸金能力快来看,与传统纯债基金比仍有不及。数据显示,三季度发行规模排在行业前列的债券型基金主要还是以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和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为主。

其中,8月26日成立的农银汇理丰泽三年定开债发行规模达100亿元、9月4日成立的民生加银聚鑫三年定开发行规模为95亿元、中加亨利三年定开发行规模为91亿元、汇添富盛安39个月定开发行规模为78.3亿元、华夏中债3-5年政策金融债A/C发行规模为71.51亿元。

深圳一位固收人士向记者指出,“对基金公司而言,二级债基更多还是补足产品线的需求,短时间内靠前提升固收规模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但随着该类产品为投资人带来较好的回报,二级债基的规模也会不断壮大,部分存量二级债基年内规模增长也比较明显。因为今年以来权益市场迎来结构性牛市,二级债基金的收益增强优势还是得到了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年内另一受关注的债券品种则是以“货基替代”为定位的中短债基,这亦是基金公司年内布局和营销的重点。

以三季度来看,多达十余家基金公司成立了中短债基金,包括鹏扬、景顺长城、永赢、海富通、万家、长城等等,其中多只基金发行规模在10亿元以上。

“从我们公司的产品来看,中短债基金的货基替代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华南一家公募基金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其公司发行的一只中短债基金在持续营销之下,规模获得了10倍以上的增长。

其指出,“在收益率下行的趋势之下,我们认为中短债基金的规模还将取得进一步的扩张,接纳更多的货基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