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如何疏解小学入学潮?名校扩招需适度

2019-09-06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峰,张雅婷

“今年学校毕业了160多人,新入学近360人,学校本部容纳不下了。”史家实验学校工作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史家实验学校一年级教学楼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社区,距离本部约500米,这是一栋3层老楼。这名工作人员说,东城区教委今年5月确定这里为学校的低年级部,7月开始扩班工程。

这只是全国范围内拥挤的入学潮的一个缩影。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北京市朝阳区一所知名小学今年毕业了5个班,新入学10个班。近年来各地大力治理大班额,河北省东部某县一所小学今年还是每个班挤进了近60名新生。

在入学潮下,名校往往更为拥挤。为了缓解名校学区房热,合理调配生源,东城区从2019年开始实行多校划片。为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主管部门和名校更倾向于多招生。然而,教育界早已形成共识,与大班额一样,大规模学校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小学入学潮之下名校扩招

中国政府采购网一则成交公告显示,史家实验学校扩班项目成交日期为7月24日,工程金额354万元。

史家实验学校前身为曙光小学,2014年更名为史家实验学校,与名校史家小学实行联盟一体化管理。

成为名校后,史家实验学校“几乎每年入学人数都增长200多人,几年下来等于翻了一番,去年毕业了5个班,入学8个班,学校只好将一些专用教室和办公室改为教室,到了今年,校本部实在容纳不下了。”上述工作人员说,今年一年级新生入读的校区,原本是北京五十五中的周转用房,被调配给史家实验学校,改建为低年级部。

史家实验学校并不是唯一一所“爆满”的学校。

2018年6月,在人民网的“地方领导留言板”上,一位学生家长写道,海淀实验二小清宁校区因学位不足,无法解决孩子就近上学的问题。据其反映,海淀实验二小清宁校区报名300多人,招收120多人。

海淀区教委在回复中提到了校方的困境:海淀区实验二小自2010起连续8年扩招,目前已经无可用资源。

2019年1月24日,海淀区教委主任王方也在媒体通气会上表示,2019年海淀区小学学位缺口达六千余个,初中学位缺口达四千余个,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依然是艰巨任务。

据江西晨报网7月8日报道,近年来,随着南昌市西湖区朝阳新城区域楼盘的不断建设和交付使用,适龄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在2019年秋季开学之际,站前路学校教育集团云飞路校区、珠市学校教育集团云飞路校区部分年级只得借用其他学校的教室过渡。

云南省蒙自市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近日表示,随着蒙自市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很多父母在蒙自购买了房子,也把户口转到了蒙自,按照政策可以在当地的惠民学校就读,但因教室不够用,只能分流到蒙自市尼苏小镇旁的马房小学就读。

至少在未来几年,入学潮还将持续。

北京市教委网站数据显示,从2015-2016学年至今,北京市小学的入学人数均大幅超过毕业人数,尤其是2018-2019学年,差额已扩大至59729人。这使得小学在校总人数已超过91万人。

根据北京市卫计委数据,明年的北京小学入学将经受更大考验,因为2014年北京市出生人口比前一年大增近2.6万人,达到15万余人。尽管2015年出生人口下降,但此后三年均保持增势,在2017年达到17万余人。

学校规模扩大需适度

为了给学区房降温,东城区2018年发布多校划片政策,2018年6月30日后取得不动产权证书的家庭,自2019年起通过电脑派位在东城区内多校划片安排入学,不再对应唯一一所学校。

史家实验学校一名老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一政策该校今年并未实行。该校2019年招生简章也显示,学校服务片与2017年、2018年没有差别,也未明确标明实行多校划片。

家长们入读名校的热情不减,主管部门和学校也乐于扩招,以提高当地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史家实验学校就是从2014年9月起由曙光小学更名,与史家小学实行联盟一体化管理,在师资、课程、队伍建设等方面资源共享。

还有的学校选择直接合并。北京市教委数据显示,北京市小学数量已经从4年前的996所减少到970所。

学校减少,学生增加,意味着学校规模扩大,这又带来了新的问题。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一名东城区的“二孩”家长留言道,他家老大将于2020年入学、老二将于2024年入学。本来他家距离当地的西中街小学只有500米,但由于近年东城区教委不断将小学合并,导致西中街小学一校三址办学,原来的本部改为高年级部,另外两所合并的小学分别为低年级部、中年级部。他的两个孩子将处于两个不同的校区,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接送将是巨大难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有些地方扩大学校规模,超过了规划的适度规模,尤其是条件越好的学校规模越大。小学的规范班额为45人,很多调查显示,一所小学适当的规模为每个年级设5个班。

“超过这个规模,教育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学校管理的有效性都达不到。”他说。

中国教师报8月21日刊登的文章介绍,调查显示,在大规模学校,不仅教师之间关联度较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联度也不高。除班主任外,能叫出全班学生姓名的任课教师不足五成,学生的交往范围基本局限于本班级,少数学生会与本年级同学交往。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今年8月发布的报告指出,将来城市学校必将走向“小班小校”,如同国外的学校那样。因为只有小班小校,才能真正落实“以人为本”,才能实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可以说,小班小校是教育现代化最外在、直观的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