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首份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方案出台 重庆将建多个境外分拨集散中心

2020-04-09 19:58: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李果

《重庆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日前正式出台。这是2019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后, 重庆就建设实施方面出台的首个指导性文件。

《实施方案》明确了重庆市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五大任务,即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建设;强化通道能力建设;提升通道服务效能;促进区域和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通道对外开放水平。

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多式联运专家组成员李牧原认为,重庆建设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是我国物流通道建设中的一项前所未有的探索性工作,可规避各自为政、恶性竞争、资源重复设置、要素流动不畅等问题,提高规模化、网络化效应。

 强化组织中心建设工作

在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方面,重庆将如何建设?

《实施方案》明确,重庆将推动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政府间沟通协调机制,在已有的西部12省区市和海南、广东湛江“13+1”合作共建协议基础上,形成统一部署任务、统一协同政策、统一建立重大项目库、统一监测运行状态、统一对外宣传等工作机制。

另一方面,推动建立跨地区、跨运输方式的公共平台型企业,形成多线路、多节点的网络化运输组织,降低企业外部交易成本。

促进各类资源的联动和共享是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建设的主攻方向。

《实施方案》称,除建立多累信息资源平台和数据库外,还将建立集装箱共享调拨体系,保证通道物流服务正常运行。

“集装箱是内陆地区紧缺的物流资源,随着通道发展,重庆、成都开始尝试建立包含海运集装箱、铁路集装箱和货主自备箱的统一调拨中心,尝试推动铁路箱与海运箱互使。”李牧原表示。

推进多式联运系统建设是该中心建设的关键。

李牧原称,多式联运是国际物流通道的主要表现形态。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过程是多式联运体系构建的过程,包括转运设施、装备标准、运营平台、经营主体、服务产品、信息互联、便捷通关、运营规则、统一单证等多式联运系统的各要素,多式联运系统需要跨区域的协同。

力补重庆物流基础短板

根据《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该通道不仅物流通道,而是一条包含了交通、物流、商贸、产业形态的经济走廊。

重庆作为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将如何推进该通道的建设?

《实施方案》明确,将改变重庆长期以来对外通道建设重点依托主城区的物流设施,各区县参与度不高的格局,提出构建主城区“井”字型货运主通道和以主城区(含江津区)为主枢纽,以万州、涪陵为辅枢纽,以黔江、长寿、合川、綦江、永川、秀山等为重要节点的“一主两辅多节点”枢纽体系。形成枢纽与通道、通道与辐射延展带的有效联动。

第二是解决重庆市物流基础设施具有的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双重矛盾,下大力补足铁路运能运力短板。

《实施方案》中列出了一揽子的铁路线路扩能、场站改造和铁水联运建设项目清单,铁路货场建设项目向规模化公共港口倾斜,明确了转运场站的集疏运路网建设方案。

其中特别提出,随着中老铁路建设完成,我国与中南半岛的运输条件将发生结构性的改变,跨境铁路联运业务应提早谋篇布局。

第三是针对重庆尚未形成国际一般商品贸易集采分拨的规模效应,物流产业集群带动商贸集群能力不强的短板。

《实施方案》提出,依托通道主枢纽、辅枢纽和主要节点,重点部署一批商贸交易和国际集采中心建设任务,提升重庆在国际供应链中的地位。 

此外,在把握国际互联互通新方向的方面,《实施方案》,发展国际中转物流,为欧洲与东南亚地区间的转口贸易提供便利。推动在新加坡、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等地区建设境外分拨集散中心、海外仓和集装箱还箱点。构建重庆国际物流供应链节点网络,提升物流服务范围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