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泰州市委书记史立军:通过金融改革撬动更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2020-05-30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海平

位于江苏地理几何中心的城市泰州,因金融改革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2016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总行等14个部委联合发文,泰州成为国家级金改试验区,探索让更多金融资源进入实体经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统计显示,2020年一季度,泰州各项贷款余额6055亿元,同增16.6%,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其中,企业贷款增加466亿元,同比多增132亿元,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和转型。

如何以国家级金改试验区的招牌推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就此,全国人大代表、泰州市委书记史立军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贷款展期缓解企业资金难

《21世纪》:国家级金融改革在泰州试点已有3年半,下一步有何打算?

史立军:作为全国首个、江苏唯一以支持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不同于全国其他地区的类似改革试验,泰州金改为综合性突破,寻求通过改革撬动更多的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从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泰州金改重中之重的一项工作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强金融支持,帮助中小微企业渡难关。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从金融支持、援企稳岗、减轻负担三个方面,制定了10条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抗疫情、渡难关、促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一家从事新冠肺炎试剂盒研发企业,在上述政策措施出台36小时不到,就获得了200万元贷款。

2020年第一季度,泰州企业到期贷款3363笔240亿元,其中开展展期和续贷业务有2362笔159亿元,金额占全部到期贷款的比重超过了2/3,有效缓解企业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

金改背景下,泰州下一步的重点任务就是推动更多企业进军资本市场,推进更多优质中小微企业借助资本力量做大做强。目前资本市场“泰州板块”正加快崛起,已有16家上市公司,科创板上市或过会企业数在江苏居第四位。

《21世纪》:医药产业是泰州的支柱,疫情期间更是取得了快速成长,怎样顺势让产业集群更强?

史立军:位于泰州的中国医药城是全国首个国家级医药高新区,已汇聚了1000多家企业,产业集聚度、市场品牌、自主创新和人才队伍等,均已具备比较优势。

疫情期间,以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为代表的“泰州军团”表现抢眼,大量创新产品被用于防疫,作出了巨大贡献。

当前,我们正在编制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意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加强前瞻布局。比如,疫情带来了新型疫苗、治疗性抗体、核酸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等发展机遇,我们争取创建国家抗体药物产业化示范基地。

意见不仅仅是推动产业,还要坚持区域经济的联动和协调发展,构建全市“1+N”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并坚持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优化服务和产业,培育一批区域性创新平台和开放实验室等等。

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21世纪》:如何利用开放型经济来推动产业强市?

史立军:长城汽车在国内的第八个整车生产基地刚落户泰州,以此为契机,泰州已累计招引10个长城汽车产业链项目,投资总额已超130亿元,今年将力争落户汽车零部件配套项目30个以上。这是泰州推进产业强市的一个缩影。

推进产业强市,总的目标是以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和高技术船舶、化工及新材料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重点,把泰州打造成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成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名城。

在外向型经济发展上,我们定了一个目标,今后3年,将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50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利用外资30亿美元,累计进出口总额超430亿美元。到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占比达60%。

这个目标我们是经过全盘推敲、仔细测算的,也是可以实现的。

为什么是60%。因为我们在三大制造业集群推进产业强市的实施方案中,明确到2022年,三大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60%,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70%,有研发活动企业数占比达到6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0%。

《21世纪》:作为江苏经济总量适中的城市,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

史立军:5月初,泰州推进质量工作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是江苏省唯一一个。

泰州在全国首创《品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这是全国首家地级市标准化立法。所以,泰州用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质量治理从产品进入经济社会各方面,使得很多工作走在江苏、全国前列。

《21世纪》:怎样理解质量管理由经济发展延伸至社会治理?

史立军:以全国设区市首部标准化条例作为突破口,推动质量治理向党建、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市民生活等领域延伸。

比如,为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工作规范,泰州构建了机关党建“品质先锋”工作标准体系;在全国率先发布《农贸市场新冠肺炎防控操作规范》,在全国率先制订农村(社区)聚餐点“建设规范”“服务规范”两个地方标准等,推进品质泰州建设落地生根、向社会各行各业延伸拓展,努力让质量治理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