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财快评 > 正文

【地评线】南财快评:图书馆让城市没有低端

2020-06-26 16:13:51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殷俊

“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 

这段最近在网络火爆的留言,出自东莞图书馆的一位忠实读者,一名外来务工人员。从有关图片可以看出,他的字不是很端正,但文字中却透露出“明理”的气质。据后续媒体报道,这位吴先生今年54岁,只接受过小学教育,来东莞务工17年,在东莞图书馆读书已经12年。 

吴先生工作的厂家,因受到疫情影响而停产,导致他一度以为要告别东莞图书馆,这可以说是今年疫情中又一个值得同情的故事。但是他的留言,更准确的说是他过去十几年读的书,让他的故事却多了些温暖和感动。如果说新闻真有正负能量之分,这就是真正的正能量吧。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的一个新闻:杭州图书馆一名“拾荒者”读书前自觉洗手,结果老人去世后才发现其真实身份是名校毕业的中学老教师。无论是杭州图书馆还是东莞图书馆,能欢迎任何身份的读者,这是一种温暖。而从半真半假的“拾荒者读书”,到基本属实的“农民工留言”,都能成为新闻,是否又反映出社会上存在的某种偏见呢?图书馆,本来就应该向所有人开放,让所有来的人都成为读书人。 

平心而论,珠三角的城市在图书馆建设方面投入了很多资源,广州、深圳的图书馆数量在全国都名列前茅。

被认为“不读书的”外来务工人员在读书,但现实中许多看上去更应该读书的人,却未必读书。在一些城市的图书馆看看,除去带孩子来的家长,有多少成人来静下心来读书?图书馆如此,图书市场也是一般。曾有一个新闻:深圳连续28年人均购书量全国第一,但除童书外购买最多的是什么呢:成功学,理财,心理学。 

正如吴先生说的,读书“对人百益而无一害”,多读书总是好事。但是既然大湾区能寻求“产业升级”,是不是也可以探索“精神生活升级”呢?这种升级,当然不是驱赶“低端”——事实证明看似“低端”从业者精神未必贫乏,而是努力创造条件让所有愿意的人都能享受更好的精神生活。这需要更多的图书馆,但也需要更好的服务和推广。 政府未必能让所有人都有好的工作,但政府应该能让所有愿意的人都可以好好读书。这样的城市,就不会是低端的。 

(作者系社会科学博士)

【相关阅读】吴桂春找到工作了!离东莞图书馆不远,看书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