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3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晓
当前,网贷机构的坏账风险正在聚积。如何催收成为减少坏账的重要一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从事第三方催收的法人单位数量已超过2000家。
围绕着催收,暴力、骚扰等质疑挥之不去,但硬币的另一面,一批借款人恶意欠款。
近日,国内一些城市拟出台催收规范,包括每天催收电话不得超过3个,催收应在工作时段进行,在借款人相关人员拒绝提供协助后严禁骚扰其亲朋好友以追问借款人下落等条款,引发争议。
多位网贷行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拟出台催收规范的出发点很好,但部分条款不具备可操作性。如何在规范催收与打击恶意欠款之间找到平衡点,还需要多部门联动以及失信惩戒体系的完善。
女性电话催收为主
某网贷平台催收业务负责人李雷(化名),85后,身材清瘦,背双肩包,有亲和力。这样的形象很难与一般人想象中的催收工作联系在一起。
李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催收业务中,九成都是电话催收,只有不到一成是上门催收。一方面,大多数借款额度不高,借款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如果上门的话成本过高;另一方面,上门催收容易引发冲突。只有当欠款额较大且借款人有相应偿还能力时,才会上门。
“做催收的女生远多于男生。”李雷介绍。这很像是客服工作,主要就是给逾期借款人打电话提醒还款,女性更为耐心,而且借款人接到女性电话愿意继续交谈的几率远大于男性。
捷越联合首席风控官王晓婷表示,网贷催收行业也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面对失信借款人,催收是确保投资人资金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但由于催收市场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催收公司缺乏监管约束,因此低劣的催收手段不断“升级”,让整个行业的声誉受到负面影响。
一位90后催收业务员“鲸鱼”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上门催收经常找不到人,主要就是靠打电话,做得好的每个月提成有上万元,工作秘诀就是“勤奋,加班”。“有同事从每天早上九点上班开始,经常打电话到晚上九十点,上个月提成超过2.5万元。”
“您好,我是XX公司的催收人员,工号是XX,你在平台上借款xx元,逾期xx天,请您及时还款,否则会影响你的信用。”这是大多数催收业务人员的说辞。李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催收工作有相对标准的流程要求,相应的通话记录会录音以备抽查。
不过逾期借款人普遍不会被这样的话打动,成功的催收是一场心理战。一个典型的案例,李某名下有一栋别墅,时常出国旅游,名下有宝马轿车和哈雷摩托,这样的借款人,在网贷平台上借款6万元后拒绝还款,且本人电话无法接通。催收公司通过技术手段发现李某另一个手机号,并通过音色比对确认为本人,但他仍拒绝还款,并拒接电话,不回短信。催收公司通过其好友了解到李某有欠钱的习惯,但比较在意其女友。通过联系到其女友告知李某拖欠贷款一事以及影响,最后由李某家人出面还清贷款。
“当借款人联系不上或者关机时,联系其家人或一天多次联系是比较常规的操作手段。”一位网贷平台业务负责人介绍。借款人下载借贷APP借款时,普遍会被要求上传通讯录乃至近三个月的通话记录,当借款人联系不上时催收人员会联系其家人代为提醒或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