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从制造业“成本洼地”崛起:珠江西岸如何成长为先进装备制造业高地?

2018-12-06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振

在中海油油气上陆的船港码头上,来自佛山申菱环境的油气回收装置正在回收着空气中挥发的油气;在珠海金湾区,中航通飞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AG600已经完成了首次水面试飞;而远在粤西的阳江,明阳智慧能源阳江基地生产的风机正源源不断向大陆输送着海上风电。

如上只是广东位于珠江西岸的8个城市——珠海、佛山、中山、江门、阳江、肇庆、韶关和云浮——装备制造业快速崛起的缩影之一。

广东的珠西产业布局,成效初显。一组广东省经信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5-2017年,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速超过10%,3年累计投资总量超前10年总和;同时,3年来珠江西岸共吸引亿元以上落地项目716个,其中多数为高端前沿项目。

传统意义上的“欠发达地区”,如何成为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高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珠西装备制造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下称“珠洽会”)前夕,调研走访了前述城市的装备制造业。

“成本洼地”

“从沿海滩涂一片,到拔地而起的工厂,很难想象我们仅用了13个月时间。”广东广青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广青金属”)董事长王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叹,“广青速度”已经成了制造企业落地阳江市的最佳样本。

王磊认为,“广青速度”背后最大的内因恰恰在于阳江市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阳江基地负责人麻利民对此也感受颇深,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华北、新疆等地做过项目后,他对阳江的办事效率印象最为深刻。

“原来为了项目早投产,要奔走于政府各个部门,而阳江将各部门的审批服务整合在一起,审批时限由原来146个工作日压减到81个工作日,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在麻利民看来,每多耗费一天投产,就意味着企业前期多投入一天的成本。

在“广青速度”的影响下,远在粤西的阳江成为了制造企业眼中的“香饽饽”。今年1-10月份,阳江全市完成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18.98亿元,同比增长80.2%;完成工业投资额20.78亿元,同比增长126.2%,两项增速均居珠西八市第1位。

200余公里外的肇庆市,同样迎来了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迅猛时刻。据肇庆市副市长陈宣群介绍,2018年1-10月完成装备制造业增加值136亿元,同比增长11%,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3.9个百分点。

陈宣群认为,肇庆装备制造业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三大优势因素。第一,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进、大西南东靠的关键枢纽,肇庆到广州只需40分钟,到深圳只需1个多小时,高速与水道成为肇庆装备制造业运输成本的保障。第二,肇庆的土地资源丰富,占大湾区总土地面积的近30%,土地开发强度只有6.5%,可以释放出1725平方公里的可用土地。第三,肇庆的营商成本低,税费成本低、物流成本低、金融融资成本低、土地房产成本低、劳动力供应成本低、政企沟通成本低,是大湾区名副其实的生产生活成本的“洼地”。

按照广东社科院副研究员万陆的分析,珠西装备制造业的崛起恰恰在于其“成本洼地”优势。对于装备制造业而言,土地、运输和营商成本限制了产业拓展和升级的空间。珠西拥有相对充裕的产业拓展和升级空间,以及空间资源和低廉成本。

仅从珠三角的对比来看,东岸地区产业一直相对发达,但随着空间资源告急,土地成本极速攀升,这凸显了西岸的土地空间优势。事实上,自2015年广东启动“珠西战略”以来,便有不少企业因土地成本因素涌入珠西。

产业链招商

凭借“成本洼地”效应,不少的装备制造业企业集聚于珠江西岸。

数据显示,3年来,珠西一共培育新增规上装备企业683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63家,形成珠海海工装备、佛山智能制造装备等一批年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同时海上风电装备、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一批产业亦沿着产业链迅速拓展崛起。

但在阳江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洪文健看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崛起绝不仅仅是成本因素。“以往珠西的制造业只是注重大,而忽视了强。珠西制造业要实现转型升级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必须发挥产业集群优势。”

以风电产业为例,阳江拥有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广东省规划其总装机容量达1000万千瓦,阳江为此规划了一个7.4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在这个产业园里,既有风电装备主机及核心零部件,也有关键材料、塔筒等上游供应商,形成了风电产业集群。洪文健称,目前已有17家重点项目落地,计划总投资167.96亿元,不出意料会成为一个世界级的风电产业基地。

来自云浮的广东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氢能研究院研发中心主任刘志祥对产业集群优势深有同感。作为由佛山、云浮两市共建的项目,云浮氢能产业园重点发展氢能应用产业,然而却因为产业链的不完善,产业发展速度一直难以提升。

当前,珠西正处于“由大变强”历史节点,广东并未简单追求装备制造业规模上的大,而更希望通过产业集群式招商,吸引和聚集、激活和催化相关高端产业发展。

肇庆在招商过程中就很好地贯彻了这一思路,特意突出了产业链招商。陈宣群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按照产业链招商思路,肇庆针对园区已具一定规模的优势产业,以行业龙头项目、上下游项目等为招商重点,如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打造千亿级别产业集群的重点方向,继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

据介绍,近期就已经成功引进浙江遨优动力系统有限公司锂电池项目、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与电源模块生产制造项目、常州腾龙汽配项目等一批新能源汽车的上下游优质项目。

从跟跑到领跑

实际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调研走访过程中发现,珠江西岸诸多产品技术已经从过去的跟跑国外,逐渐演化为如今的并跑或领跑。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有限公司(下称“申菱环境”)开发的码头专用油气回收装置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家以工业空调起家的装备制造企业,在服务油气公司的过程中发现,油气在码头的运输中极易挥发,既不安全又不环保。

申菱环境副总经理崔梓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针对码头装船作业时间长、环境防腐要求高等特点,申菱环境专门开发出码头专用油气回收装置,经过本装置处理后气体达到环境排放要求,解决有机气体排放的安全隐患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排放达标与冷凝回收油品的双重效果。

而创新背后是申菱环境政产学研协同的创新体系。在佛山,380家高新技术领域的装备制造企业背后,有新型研发机构5个,科技创新平台28个,还有佛山中国科学院产业技术研究院、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佛山只是珠西装备制造产业带来“创新”动力的一个缩影。从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启动建设至今,珠西一共建设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技术中心等各类平台640个。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尽管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24万亿元,占全球的比重超过1/3,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多类装备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创新能力、品牌塑造等方面依然有较大差距,先进产能不足、落后产能过剩、大而不强等问题是急需突破的瓶颈。

在参加珠洽会时,苗圩曾为珠西装备制造业提出清晰的路径,即“世界科技+珠西制造+全球市场”。

广东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提出把珠江西岸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0年,珠西要迈入全球制造业第二梯队,打造成装备制造业产值2万亿元、具有世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广东省社科院发布的《2017年度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指数评价研究报告》则显示,珠海的转型升级已进入广东第一梯队,而佛山、中山则为第二梯队。这份报告认为,江门、肇庆等珠西城市的转型升级新路径中,先进装备制造业成突破点。 (编辑:周上祺,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lizhen@21jingji.com zhousq1@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