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3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董鹏
“大股东很想将企业运作上市,但受到IPO企业被否的相关政策影响,才计划将所持股权出售,最初定下的评估价格在35亿元左右。”赣州一位接近赣州腾远钴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腾远钴业)的金融业人士4月12日告诉记者。
在今年1月23日发审委会议上,出现了“审7否6”的一幕,腾远钴业不幸便在其中。2月份,证监会明确指出,对于重组上市类交易(俗称借壳上市),企业在IPO被否决后至少应该运行3年才可筹划重组上市。
直至本周,科陆电子(002121.SZ)和厦门钨业(600549.SH)的两则公告才透露出了腾远钴业的动向。
厦门钨业公告,公司收到参股公司腾远钴业发来的《致股东的函》:腾远钴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未获通过后,其实控人罗洁、谢福标、吴阳红拟将其控制的腾远钴业65.57%股权转让给科陆电子(002121),转让完成后,科陆电子将成赣州腾远控股股东。赣州腾远钴业100%股权预估值为人民币39亿元,科陆电子有以同等条件收购赣州腾远剩余股权的意向。截至公告日,厦门钨业持有腾远钴业1140万股股份,占腾远钴业股份总数的1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虽然业务结构存在差异,但是2014年、2015年期间腾远钴业营收、利润体量与寒锐钴业(300618.SZ)基本相当。
如今,两家公司却命运各异。2017年3月上市的寒锐钴业,凭借钴行业景气度的大幅提升,成为了二级市场追捧的对象,股价更是从14.94元最高上涨至343.48元。而上市无望的腾远钴业,则无奈选择了委身于科陆电子。
腾远IPO“慢半拍”
企业掌舵人对资本市场的把握,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企业究竟能够走多远。
相关数据显示,腾远钴业2014-2016年营收分别为7.06亿元、5.64亿元和6.2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53万元、573万元和5038万元。
反观寒锐钴业的同期营收则为7.6亿元、9.3亿元和7.4亿元,同期净利润为3017万元、2839万元和6657万元。不难看出,虽然腾远钴业盈利能力稍逊于寒锐钴业,但两家公司体量相差有限。
但是,由于进入资本市场的时间点不同,两家公司如今命运却产生了极大差异。2015年6月便进入IPO流程的寒锐钴业,如今已经成为沪深两市的明星股。
“如果从业务结构上看,两家公司可比性有限。寒锐钴业主要产品为钴粉,公司是全球三大钴粉生产商之一,而腾远则是国内主要的钴盐生产商,产品以氯化钴、硫酸钴为主。”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钴业分会副秘书长孙永刚4月12日表示。
据他介绍,钴粉应用领域为硬质合金,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关系有限,而硫酸钴则是三元电池前驱体的原料,同时氯化钴下游产品为四氧化三钴,该产品主要用于生产钴酸锂,下游为3C等高密度电池。
即便腾远钴业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契合度更高,但是在今年1月的发审委审核过程中,公司却因为安全生产、业绩波动大和关联交易占比高等问题被否。
“发行人存在较多的关联方及关联交易,其中持股5%以上股东厦门钨业既是客户又是供应商。”彼时证监会发审委指出。
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腾远钴业向厦门钨业及其子公司销售钴产品金额分别为1.28亿元、1.14亿元和1.38亿元。对于腾远钴业亦在招股说明书中直言,“未来存在继续扩大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A股市场的政策环境发生了变化,IPO审核越发严格。
2017年9月,电解液生产商珠海市赛纬电子便因客户集中而未能成功过会,同期还出现了新能源行业上市公司再融资被否的情况。
上述背景下,赶了个“晚集”的腾远钴业无奈折戟,更何况当时还是“审7否6”的惨烈局面。
实际上,近两年IPO被否企业,转投上市平台的案例十分普遍。
两度冲击IPO未果的龙蟒钛业,2016年便曾出售给佰利联,这场行业老大下嫁行业老二的交易,至今仍让业内费解。
更有意思的是,合并后的新公司龙蟒佰利(002601.SZ),如今再次计划将2017年IPO被否的四川安宁铁钛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