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AI将像生产资料一样 融入各行各业 教育部鼓励高校设相关专业

2018-06-12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周慧,张建林,吴祎

6月10日,在北京举行的高校咨询会上,人工智能成为了家长和考生最关注的专业之一。家长们看好它的“高工资和好就业。”

目前AI人才紧缺,专业成爆款与产业需求密切相关。6月8日上午,教育部在浙江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介绍,在2018年认定的首批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布局建设了57个人工智能类项目;截至2017年12月,全国共有71所高校围绕人工智能领域设置了86个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

另外,引导高校用好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或人工智能交叉研究中心,到2020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

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学科的投入

6月8日的发布会,主要是围绕教育部最新发布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雷朝滋介绍,该计划是一份汇集各类政策措施,引导、支持高校提升人工智能领域自主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需求等能力的指导性文件,接下来将尽快落实相关支持政策。

雷朝滋还表示,要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或人工智能交叉研究中心,多种方式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鼓励高校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设立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

对于研究生招生方面,雷朝滋表示,高校要把给予的研究生招生指标增量落到实处,教育部支持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学科的投入。

在本科生招生方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注意到,在近期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中,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等几大专业相当“亮眼”。

记者梳理发现, 在新增的授予工学或理学学位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中,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和其它部门主管的一共有22所。从区域来看,北京5所,天津2所,河北13所,山西12所,内蒙古10所,辽宁7所,吉林6所,黑龙江4所,上海4所,江苏12所,浙江9所,安徽14所,福建9所,江西7所,山东13所,河南21所,湖北6所,湖南4所,广东12所,广西6所,海南3所,重庆8所,四川5所,贵州8所,云南9所,陕西7所,甘肃4所,宁夏1所,新疆1所。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其它高校,985和211类院校在设置此类专业时更为积极主动,在湖北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里,除开武大和华科,其余5所211类高校全部“集体上线”。

机器人工程也是依托于人工智能所交叉融合的新兴专业,注重算法统计和思维创新。在新增的授予工学学位的机器人工程专业中,由教育部主管的共有3所,由工业、信息化部门主管有1所。从地域来看,北京1所,天津2所,河北1所,山西1所,辽宁4所,吉林1所,黑龙江2所,江苏8所,安徽3所,福建1所,江西2所,山东4所,河南5所,湖北4所,湖南1所,广东5所,重庆5所,四川3所,陕西1所,新疆1所。

重视本科专业的新增,同时也要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的招生指标,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在解读《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就表示,要加大对人工智能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力度。

如何培养AI人才?

高校如何培养AI人才?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在发布会上介绍,浙江大学是国内最早研究人工智能的高校之一,下一阶段,浙大将引领交叉会聚趋势,进一步优化人工智能学科生态。浙江大学将推动神经系统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人工智能关键领域的互动融合,加快培养人工智能拔尖创新人才,推动与教育学、医学、法学、工学、农学等学科的交叉会聚;另外,浙大还将进一步开展人工智能前沿研究,打通创新发展链条,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应用转化。

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介绍,清华大学从体制机制上作了探索,为了推动人工智能领域跨学科交叉研究,学校成立了跨学科交叉研究领导小组,出台了多个支持跨学科交叉智能研究的文件。如跨院系的教师兼职制度,计算机系的教授可以到生命学院兼职,还出台了跨学科交叉学位评定制度,对于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人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多位AI从业者,均提到了学科交叉培养的制度。天泽智云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副总裁史喆博士表示,他本科在北航读的是可靠性与系统工程,硕士和博士在美国读的是机械工程,研究方向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其中有涉及AI交叉学科的研究。

他建议国内的AI专业应该考虑如何打破专业壁垒,“人工智能涉及到多个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包括计算机、统计、神经系统科学还有机械等多个方面,是将传统学科中涉及到AI的领域提取出来设立一个专业,还是把人工智能的教育和人才培养融入到目前的教学体系当中,与当今的学科以及系别设计一致?”

对于当前的人工智能专业热,以后是否会人才过剩?史喆表示,AI在美国也是热门专业,资本引导人力资源流向在各国都很普遍,未来AI会像生产资料一样融入各行各业,培养的人才也会根据不同层次融入到各个行业,需求是非常大的。

北京大学2014级人工智能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小吴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人工智能、计算机、电子、微电子四个专业是电子信息下分流出来的四个方向,人工智能专业的历史相对年轻,人数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讲也比较少,他们这一届,计算机专业有200多人,而人工智能只有50余人,人工智能专业主要学习的课程涉及计算机基础课程和数学方向的课程,特色课程包括信号处理、心理学课程和机器学习等。

在谈及就业的情况时,小吴介绍,“很少人选择本科毕业就出来就业,一般会继续深造,其中保研和留学各占一半的比例。”

“人工智能专业非常好就业,大概本科毕业生年薪20万,研究生毕业40万。”小吴说,就业的可以去大的互联网公司,比如百度、网易、腾讯、阿里巴巴、谷歌、facebook等,也有知名创业公司比如商汤、旷视等。就业方向一般是做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算法工程师,比如一家公司会让你设计一个好的交易分配算法,然后就要使用一些算法来设计一种高效完成目标的方法。

(编辑吴红缨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 zhouhui@21jingji.com;wuhy@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