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专访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 AI时代的竞争规则是 将兴趣开发到极致

2018-06-29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周慧

出国留学、上国内“985”还是去中外合作办学高校?

从2003年9月1日《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至今,越来越多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为考生们在中国本土接受大学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6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北京的一场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招生说明会上,看到很多为孩子填志愿发愁的家长。家长的问题包括:今年的分数线会不会继续拉高,没有“211、985”标签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学是否影响学生就业……

西交利物浦大学由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于2006年在苏州合作创立,至今已走过十二年,是中国最早的一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其发展路径颇具样本意义。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席酉民今年61岁,数十年的高等教育从业履历,让其对中国高等教育理解深刻。在专访中,他对中外合作办学经费、师资,以及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和未来大学的模式一一作答。

席酉民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师资经费

《21世纪》: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什么标准招聘教师?

席酉民:我们招聘老师主要看的指标,第一是科研,第二是教学,第三是科研和教学相关的管理工作。老师过去有没有科研记录,有哪些有贡献的研究,这些都是可以查的。至于应聘者是哈佛还是哪个学校毕业的,这也是一种参考,但我们更多的是关注研究表现,有没有研究潜质,还关注同行评价,也就是教授对教授的评价。教学方面,要看老师有没有教过书,国际上的学校都有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老师的评价等。

《21世纪》:2012年你提到,西交利物浦大学以世界知名大学标准面向全球选聘师资,目前80%的老师是外籍教师。优秀的师资在全球都是稀缺资源,你们如何跟国内名校乃至全球名校竞争师资资源?

席酉民:待遇是一方面,我们能提供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我们需要跟全球竞争优秀师资,所以必须要有竞争力的薪酬;跟国内相比,我们给老师的经费是透明的和可持续性的,不会今年有,明年就没有了。另外一方面,我们的教师大部分是外籍教师,而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在提高,中国对国外老师的吸引力也在增强,而且我们位于苏州这样有吸引力的城市;其三,我们有比较宽松的创新的氛围,让老师可以按照他们的创新思路去发展。

《21世纪》:在学校财务的可持续性上,西交利物浦大学正在打造“五根支柱”的财务支撑体系:学费收入、研究经费、教育发展基金会、地方政府支持和国家支持。目前五根支柱各占多大比例?

席酉民:具体五大板块各占多少不方便透露。至于哪个板块占大头,学生学费是第一的,另外还有其它财务运作,捐赠、合作、研究经费等。第二应该是地方政府的投入,比如我们首批的校园建设,十多个亿是地方政府投入的,我们在太仓建设教育实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28亿,都属于地方政府投入。至于国家支持方面,有贫困学生的奖学金,还有研究项目资金,我们希望争取国家的生均拨款。

AI时代的人才竞争力

《21世纪》:在人工智能的背景下,如何理解未来教育?

席酉民:能力和知识是一个硬币的两面。通过学习基础知识,人的能力也在提升。当你具备自我持续学习的能力,又有扩充知识的需要,就形成了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现在有互联网,人们很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育已经逐渐丧失了消灭无知的功能。

但是人们即便拥有知识,认知也可能是很肤浅的,这时候需要人有能力去判断,需要有能力去整合知识,然后上升为智慧。人工智能时代,能力就很重要。我觉得未来,人在从幼儿园到中学的学习过程中,学到了基本的知识,学会了学习,学会了批判性思维,发展出自己的兴趣。这时,你可以进大学念书,也可以不进大学念书,在你具备了基本的学习能力以后,就可跟随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时候大学的存在,可能不是简单提供一个学位学历,而是提供学习的空间和科学或创新生态。

人工智能时代,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在建立基础的学习知识和学习能力之后,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追求去学习和工作。到那时,机器可以做很多事,人可利用之追寻自己人生的兴趣。未来社会的竞争规则不是你什么都会,而是你在你感兴趣的领域里做到极致、有超人的地方,哪怕很小的领域,但是你只要把它做到极致,再利用网络放大出去,就会产生巨大的效益。未来的教育是让每个人的兴趣变成他的“绝招”,让他的绝招再通过互联网、物联网放大到全世界,你对社会就有可能贡献无限的价值。当然,这也是未来人才的竞争机制,不是什么都懂,而是有能力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做到极致。

人工智能影响教育,实际上不是简单地在学校里开人工智能的课程、专业。由于人工智能将改变世界,整个教育要考虑应该怎样适应人工智能化后的社会。

《21世纪》:在发展学生兴趣方面,我们现在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席酉民:第一,可以做到接近90%按第一志愿招学生。进来以后,很多学生也会改变自己原始的想法,那么我们会给学生一年时间去认识自己,学生可以调整专业,第一年有两次调整专业的机会。

第二,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教学,不是教知识,是通过学知识让学生成长,首先,老师上课一定要带着问题来,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学会问题意识和研究。其次,就是学会搜寻知识。

第三,学生学会自己整合知识解决问题。

第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习和其他能力。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帮学生学到问题意识,搜寻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的能力,跟别人合作的能力,还有执行力。我们每年要花很多的钱买相关材料,让学生自己折腾。能力是教不出来的,素养靠熏陶,能力靠训练,智慧靠悟。大学校园要成为让学生训练能力的场所。

到西交利物浦大学会看到大学不是简单上课。很多家长抱怨,一年8.8万的学费,上课时数少,有的学生还不去上课,认为很亏。我问他们,谁告诉你上大学就是上课?上课只是大学教育的一小部分,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正确的行为方式。这些东西有了,上没上课不重要,那堂课万一错过,学生还可以在网上重新学课堂上的东西。以学生为中心,帮学生学会学习,健康成长,是教育最本质的东西。

(编辑: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