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30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涵
编者按
中国政府接连宣布了一系列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新举措,借此东风,梳理外资金融业在华之图谱。前几期的全球商业观察已经梳理了外资金融在华图谱之日韩篇、英国篇、香港篇、欧洲篇,本期继续做美国篇。回首美资金融机构在华发展的历程,透视这些以摩根大通为代表的美资机构们对中国新一轮金融开放机遇的看法和最新的布局。 (李艳霞)
“我们认为新的开放措施的力度非常大,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华尔街证券行业与金融市场协会国际政策负责人Peter Matheson表示。他关注到,包括高盛、富达、摩根大通等很多机构都已经进行了全新的部署,包括申请了新的业务牌照、设立新的基金等一系列措施。
去年11月的中美首脑北京会谈后,中国宣布了一系列的金融开放举措,从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政策到私募牌照的开放。今年4月,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又宣布了超过十项旨在鼓励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磅措施, 包括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等重大措施。
6月28日公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中,国家发改委宣布2021年取消证券、期货和寿险等金融业外资股比限制。这也是《清单》首次列出金融领域对外开放路线图的时间表。
“我们认为新的开放措施的力度非常大,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华尔街证券行业与金融市场协会(Securities Industry and Financial Markets Association)国际政策负责人Peter Matheson表示。他关注到,包括高盛、富达、摩根大通等很多机构都已经进行了全新的部署,包括申请了新的业务牌照、设立新的基金等一系列措施。
摩根大通中国区CEO梁治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摩根大通已经申请新设控股合资公司,并计划未来数年内将持股比例增至100%。他同时透露,摩根大通计划对中国各行业上市公司研究覆盖范围翻一番;有意将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的持股比例增加至控股比例。
“中国代表着全球最大的发展机遇之一,中国也是摩根大通在全球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梁治文表示。
入华之路
不同于欧资、日韩金融机构,从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开始,美国金融业就开始全面进军中国市场。
1992年,美国国际集团(AIG)旗下的友邦保险率先以独资经营方式进驻上海,在与时任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多番谈判后,成为国内首家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
1994年,华平投资进入中国,成为来华最早的全球私募投资集团;1995年,摩根士丹利与建设银行共同成立中金公司,组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1997年到新世纪初,包括高盛在内的多家美资投行在中国政府推进国企改革的浪潮中,顺势将中国移动、中国石油等“巨无霸”成功推向国际市场。
不管是1990年代初还是时至今日,美国金融机构在中国金融市场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与所有外资机构一样,在黄金时代的二十年后,中资金融机构飞速崛起、中国产业发生重大变迁,外资金融机构出现了明显的萎缩,华尔街金融家们一直期待着中国新的政策机会。
低迷后的重新进入
以美国为例,美国国会中美经济和安全委员会(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2017年发布的名为《美国对华金融敞口》报告指出,美国金融业在中国金融体系的资产相对较低,甚至有些部分可以“忽略不计”。
这份中美金融关系最权威的报告显示,以2016年第四季度来看,美国银行在中国的资产为787亿美元,仅仅占美国银行占所有海外资产的2.7%。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不少境外战略投资者退出了在中国金融机构的投资。2009年瑞银、苏格兰皇家银行出清了中国银行。之后,高盛、美国银行在持续减持后最终分别出清工行、建行持股;德意志银行和花旗银行紧随其后,分别出清了华夏银行和广发银行。
高盛和瑞银是少有的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并进行股票承销业务的外资银行,即便如此,在2017年中国股票承销商前15名的排名中,他们排名靠后。
市场认为,目前中国宣布的开放举措有可能改变这个情况。 “一是取消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二是扩大业务范围,并允许外资银行在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Vining Sparks的银行分析师Marty Mosby表示。
金融开放的举措分为银行、资产管理、证券公司、保险经纪等几个领域。
从银行来看,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内外资一视同仁;允许外国银行在我国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子行;
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人身险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上限放宽至51%,三年后不再设限;
不再要求合资证券公司境内股东至少有一家是证券公司;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投资者来华经营保险代理业务和保险公估业务;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与中资机构一致。
证券市场研究机构Schulte Research的首席执行官Paul Schulte认为,新举措的最大好处,是将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放在相似的起跑线上,而外国的金融机构有机会在中国建立独立的分支并提供“全面服务”,模式很类似于在西方经营。
包括高盛在内的金融机构们纷纷表示,最新的举措将是他们可以申请更全面的执照,并开展全国范围的证券交易业务。高盛公司表示,如果得到完全控制,它会投入更多资金,这将给予他们更大份额的利润。
爆发的资产管理
这一轮的开放政策后,反应最为迅速的是资产管理领域。
去年11月,财政部宣布将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开放,包括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从20%至49%放宽至51%,同时三年后这一控股权比例将不受限制。
受此影响,2017年,多家外资机构跑步入场,包括富达国际、瑞银、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顺、路博迈、安本、施罗德和贝莱德十家外资机构先后获批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
获得私募牌照一周年之际,富达国际旗下外商独资企业富达利泰于2018年1月2日再次推出2只全新的私募,分别为富达中国股票一号私募基金和富达中国债券盈收一号私募基金。截至目前,“入华先锋”富达已成功发布3只私募,不仅是首家获得私募牌照的外资资管公司,在产品数量及种类上也在入华外资资管中位于前列。
“在未来两三年我们会继续完整产品线,慢慢把基本的重要资产类别建立起来,包括债券类及权益类。”富达国际亚洲区董事总经理何慧芬表示,拓展产品线成为富达国际下一步的主要工作。
长期战略布局方面,富达已投入不小的资源提前布局中国养老市场。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少杰称,每年邀请富达全球知名的养老行业专家到中国,与国内的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分享富达在养老行业的经验,富达也希望在未来能够为中国养老市场提供专业的退休投资规划理念和解决方案。
资管之外,券商也是美资盯紧的一块。与银行及保险业相比,证券业对外开放时间更晚。
目前严格意义上来说,外资参股(非港澳台)证券公司共有九家,包括高盛高华、瑞银证券、瑞信方正、中德证券、华英证券、摩根华鑫、中金公司、一创摩根和东方花旗。
在证监会4月28日下发《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后,包括瑞银、野村和摩根大通等三家外资机构已陆续向证监会递交申请,成立持股51%的合资证券公司。
在牌照申请之外,摩根大通更是对投行业务板块进行了重新的梳理。摩根大通中国投行部主管黄国滨表示,中国投行部在6月初完成了架构调整,新架构颠覆以往按照行业的分类模式,以科技为基础,重新定义投行的行业分类。
汇丰控股证券合资企业总经理兼首席执行官何咏麟指出,未来证券经纪将涉足承销和跨境并购。
“通过证券运营,我们能够为来自中国大陆的客户提供更广泛的服务,”何咏麟说,“这将使我们能够将我们的活跃程度提高到在香港、伦敦和全球其他主要市场相似的水平。”
打通互联互通,
成为“必须持有的市场”
增加中国金融资产对国际投资者的开放度是又一个重要方面。
《美国对华金融敞口》报告指出, 美国的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直接介入非常有限。在2016年底,美国投资者有1036亿美元的中国股票,占整体股票资产的0.4%。
到2016年12月,美国对中国在岸债券市场的投入可以忽略不计,美国居民仅持有19亿美元的中国债券,占海外债券总规模的0.1%。
受到中国投资界追捧的华尔街大咖、《原则》一书作者、桥水基金总裁瑞·达利欧日前表示,将积极开展桥水基金在华基金的运营。2016年3月,桥水(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贸区注册。
早在1994年,达利欧就确信中国注定会在21世纪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并成立了一家基金,但因无法兼顾而暂时关闭。
在中国扩大金融开放之时桥水重返中国市场。瑞·达利欧表示,此次中国基金的大部分业务是将海外的资金带到中国,以中国的货币投资中国市场。
除了海外资金直接入华外,市场的互联互通也将利好机构。
为进一步完善内地与香港两地股票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从5月1日起政府把互联互通每日额度扩大四倍,即沪股通及深股通每日额度从130亿调整为52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每日额度从105亿调整为420亿元人民币。
高盛研究部慕天辉认为,随着A股被纳入MSCI全球指数以及“债券通”允许海外投资者买卖中国债券,中国在全球投资组合中比重增加是必然的。
“我们认为中国将从‘乐于持有的市场’过渡到‘必须持有的市场’,这对全球投资者具有重大影响。” 慕天辉表示。
“向外国基金经理开放更多中国市场,有利于分散投资产品,并全面提升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力。”向外资金融机构提供咨询的Z-Ben Advisors研究总监Ivan Shi表示。
(编辑李艳霞 liyx@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