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人类不是地球生命演化旁观者

2018-07-28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陈华文

陈华文

人们回溯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的历史,无非是想从过去发生的事情中,寻找到对今天和未来的启示。而研究自然的历史,即便是在以亿万年为时间单元的地质史中,讲述地球40多亿年来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历史,也是极为少见的。探索生命演化历程有什么用?地质学家探究漫长岁月中地球上发生的那些事儿,是否真实可信?这是个问题。一百多年来,伴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地质古生物学中很多已经成为定论的内容,都在不断地改写。可以这么讲,自然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被改写的历史。

回望自然的历史,本质上就是呼吁今天的人们爱护地球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生命简史》这本重要的科普著作,都能带来无比宝贵的思想启迪。

本书作者理查德·福提 (Richard Fortey)是英国资深古生物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地学科普达人。在科普写作领域,除《生命简史》外,《化石:洪荒时代的印记》《藏匿的风景》《三叶虫:演化目击者》《地球:一段亲密的历史》等系列科普著作影响同样深远。《生命简史》自1997年出版以来,在世界各地翻译再版,被无数化石迷奉为“殿堂级的地学科普书”。

46亿年,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地质过程,伴随着地球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生命从无到有在时刻地演化,而地球上的生命,一方面在适应着地球的环境,同时也在改造着生态环境。在不同的地质时期,曾经有不同的新物种出现,同时也有不同的物种灭绝。生命演化的场景,构成地球上最为壮观的“表演”。

我们常说,地球孕育了生命,然而地球46亿年前在宇宙大爆炸中诞生时,是一个滚烫的高温星体。35亿年前,当大气层形成后,才使生命的出现具备了生存条件。地球上最早出现植物,则是在4.5亿年前。在地球生命演化中,恐龙是无法绕开的物种。在所有灭绝的物种里,恐龙化石是最重要也是最令人惊叹的,但是它们却落得了演化失败者的声名。恐龙起源于2.25亿年前,灭绝于6500万年前。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长达1.6亿年,这么长的存在时间,说恐龙家族演化失败确实冤枉了。

恐龙曾经是地球上的统治者,但是对于恐龙的各种争议,地质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传统观念认为,恐龙和其他爬行动物一样,是行动缓慢的冷血动物。但是50多年前,有学者指出恐龙属于温血动物。现在人们基本达成共识:肉食性恐龙可能是温血的,植食性恐龙则可能是冷血的。恐龙到底是如何灭绝的?很多人认为是外星球的陨石撞击地球后,地球形成浩瀚无边的火灾,在高温和食物锐减的情况下,恐龙走向了灭绝。还有学者经过研究认为:恐龙的灭绝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可能是气候或海平面的变化引起的。笔者认为,恐龙的灭绝是这两种因素叠加形成的恶果。

生命演化历程中,物种的消亡与新生,本属于正常的自然规律。可是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的活动范围迅速扩大,对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无数的原始森林遭到肆意砍伐,水源地遭到破坏。人类活动虽然基本上不可能让微生物、真菌、藻类和其他生活在海底与高空等极端环境中的生物从地球上消失,但是对于树木、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等大型生物来说,生存的前景不算乐观。这些大型生物的生存,需要大面积的栖息地中各种微环境的平衡。如果大型动物的栖息地不复存在,很多物种则走向灭绝。

地球过去的2亿年中,平均大约每100年有90种脊椎动物灭绝,平均每27年有一种高等植物灭绝。然而,因受人类的干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至1000倍。近100年来,有110种哺乳动物、139种鸟类在地球上消失了

人类的出现不过几百万年,在生命进化的时钟上,我们仅占有数分钟的光阴。对于地球漫长的自然历史,其实有太多的谜底需要揭开。人类是自然的产物,40多亿年间发生的无数偶然事件,造就了今天地球上的芸芸众生。与地质历史上远古生物的多样性相比,人类只是沧海一粟。地球承载着生命与人类文明,从宇宙视角来看,这颗星球依然璀璨伟大。同时也应该看到,地球自诞生以来,目前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已经不堪重负。当前,最为急迫的就是维护好、保护好物种之间的多样性平衡,使整个自然界保持蓬勃生机。时间在继续,地球生命演化的故事还远未结束。(编辑董明洁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