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7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振,许琬琳
8月16日,国新办就“港澳台居民证件便利化措施”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安部副部长侍俊表示,前往内地(大陆)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港澳台居民,可到当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该政策9月1日起将正式实施。
“从十九大报告到今天正式发布,我一直在等这个消息。”来内地创业的香港人叶兴华在电话里难掩激动。
前述消息确实足够令包括他在内的港澳台居民兴奋上一段时间。因为在他看来,“有了居住证,所有港澳台同胞就能够在居住地享受到与内地居民基本相同的公共服务和便利”。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举既在心理上解决了港澳台居民由差异化管理带来的“看法”,同时又为其申领居住证提供了法律依据。他预计,未来会有更多港澳台人士前来内地(大陆)工作、生活。
取消差异化管理
侍俊在发布会上表示,《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下称《申领发放办法》)的制定,主要是针对一些港澳台同胞反映使用来往内地(大陆)通行证在办理网上购票、自助取票、旅馆住宿、金融业务等不太方便等问题而提出。
上述问题,叶兴华感触颇深。
叶兴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持有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虽然已经有了很多便利,但在自助取票和办理社保等具体事务上仍存在很多不便。
因为常年往来于香港与内地,他经常在网上购票,但需要专门的机器设备才能自助取票,在紧急情况下极容易误车。
“针对港澳人士取票的机器太少,又不能像内地人一样刷身份证入站,看着人工取票口长长的队伍只能干着急,有好几次都因取票误了车。”他说。
办理社保也是困扰他的一个难题。当前,社保部门要求必须要有身份证才能开户。因此,他与同来自香港的很多同事,都无法享受当地社保。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即将申领发放的港澳台居民身份证与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在功能定位上有很大不同。前者是为符合法定条件的港澳居民在内地居住提供身份证明,并享有相关的权利、基本的公共服务和便利而制发。
这意味着,凡是符合条件、申领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港澳台居民,即可在当地享受与内地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包括社会保险、劳动就业、上学、就医等3项权利、6项基本公共服务和9项便利的政策措施。
林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此举最大的意义在于从心理和技术上取消了对港澳台居民的差异化管理。
便利港澳台人士融入内地
林江曾接触过很多港澳人士,虽然此前的很多政策对他们而言已经算方便了,但总是要多办一道手续。林江预期,取消对港澳台居民差异化管理有利于激发更多港澳台人士融入内地(大陆)。
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黄柳权在当天的发布会上指出,实施港澳居民居住证制度,是为港澳居民在内地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便利,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举措。
但林江也坦言,居住证或许并非吸引港澳台人士的根本,更重要的还在于生活方式的不同。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叶兴华的认同。“无论是城市化水平,还是便利化程度,香港都要优于内地。因为生活圈子不在内地,所以很多香港人在犹豫中就选择暂时不来内地发展。”他说。
实际上,广东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探索。为吸引港澳台人士进入广东自贸区工作,自贸区曾为他们设计了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港人按照内地交税,由自贸区财政通过退税的方式补偿港澳人士多交的税。通过这样的方式,实际上吸引了很多港澳台人士来自贸区工作。
但林江也认为,上述政策要普及到大湾区甚至全国是有难度的,因为各地情况都有不同。“这还需要时间,但让更多港澳台人士融入内地是大趋势。”他说。 (编辑:周上祺,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lizhen@21jingji.com,zhousq1@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