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8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谷枫
稽查局和稽查总队,继2017年和2018年,证监会主席刘士余2019年证监系统调研的首站仍旧选择了这两个部门。
相较前两年,此次调研刘士余对于稽查执法工作的要求更为细致和全面,随着证监会“刘氏监管”进入第四个年头,稽查执法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平衡稽查执法和市场的关系,以及进一步加强跨境监管。
与此同时,证监会也发布了2018年行政处罚单。2018年是证监会高压执法态势最严格的一年,全年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310件,同比增长38.39%,罚没款金额106.41亿元,同比增长42.28%。
监管找寻新平衡
对比此前两年刘士余在指导调研稽查工作时的表述,可以发现,2019年刘士余对证监会稽查执法工作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
2017年讲话中,刘士余要求“严惩挑战法律底线的资本大鳄,逮鼠打狼,敢于亮剑”,还首次提出,要注重用先进技术手段支撑调查取证。
2018年,刘士余则强调了“科学规划和优化稽查力量,坚持精准立案、精准查处、精准打击原则,重点查处严重危害市场平稳运行、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提升稽查执法的能力与效率”等要求。
2019年,刘士余的发言更具体也更系统。他提出了六大要求,包括:“重点查处严重危害市场平稳运行、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社会影响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狠抓科技执法,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稽查办案的支撑作用,提升办案能力和效率”等内容。
总结其三年讲话可以发现,证监会稽查执法工作有两大重点:第一是重点打击危害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重大要案,其次是要借力最新技术优化执法效率。尽管主线未变,但从2017年提出到2019年深化,稽查执法工作在层层升级。
“稽查执法升级体现监管模式的转型,比如过去证监会更多地把精力放在IPO审核,包括游戏规则的制定,但对执法力度和事后监管可能有所弱化或没有跟上。现在则更多把重心从事前IPO审核放到上市之后的交易。”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1月7日表示。
由刘士余发言可以看出,2019年证监会稽查执法从严审核,高压执法的态势还会延续。然而相比以往,稽查执法的大环境出现了一定变化,监管需要找寻新平衡。
这其中最关键的变量出现在2018年12月底金融委召开的一场聚焦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的座谈会上,会议强调下一阶段资本市场的改革中要“坚决落实市场化原则,减少对交易的行政干预”。
“也就是说,证监会2019年要平衡稽查执法和市场的关系,此前一些监管案例中不免会有矫枉过正的地方。但随着市场运行环境有很大改善,要重新建立市场执法的平衡,让市场参与主体的预期明确。”北京地区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1月7日表示。
跨境监管加码
除了两条主线外,2019年稽查执法工作还面临新挑战,随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推进,市场对跨境监管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
“2019年证监会跨境执法将会有更多突破,会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机构展开合作。” 一位接近证监会的内部人士7日告诉记者。
近期,中国证监会与开曼群岛金融管理局签署《证券期货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便被认为是证监会对未来跨境监管做铺垫。
目前,众多在开曼群岛注册的中国公司利用全球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或上市交易。据证监会不完全统计,仅在港交所上市的红筹架构企业就达到164家,其中在开曼注册的有54家。
另外,沪伦通未来开通后,沪伦通东向业务中,即伦交所上市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中国存托凭证(CDR),或涉及在开曼注册的企业。同时未来设立科创板也不排除有相关企业进入的可能。
“这显然是监管层为随后对外开放制度做的监管铺垫,无论是打通制度障碍还是推进监管,都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一位段和段律师事务所的律师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与此同时,随着沪深港通运行数年时间,南北向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跨境监管也在加强。
记者了解到,证监会也将在2019年与香港证监会继续密切协同,不断推进跨境执法合作机制高效运行,严厉打击跨境违法违规行为。(编辑:巫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