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评论丨夯实公共消防服务体系的基础

2019-04-03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靖云

3月30日下午,凉山州木里县突发森林大火,31日下午,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凉山州支队消防员和地方展开扑救,受风力风险突变影响,突然林火爆燃。到4月1日下午,官方确认有30名消防人员的牺牲,其中27名凉山森林消防指战员,其中1名80后,24名90后,还有两名00后。消息传来,舆论一片肃穆,社会各界均很沉痛,全民亦再次表达了对重大火灾事故的悲切关注、对消防工作危险的慨叹,以及对年轻生命牺牲的惋惜。

这已经不是近几年来第一次遭遇到消防人员大面积牺牲。悲痛既反映了社会对牺牲者的悼念,更反映了社会的一些焦虑不安。自从“逆行者”这个词汇流传于网络以来,消防队员就是最著名的“逆行者”。面对灾难,他们一次次勇敢地“逆行”而上,但社会不止于收获感动,也有残酷的事实,无论是天津港的化学仓储爆炸,还是近期江苏的化工厂爆炸,抑或是今次的凉州木里县的大火。其中,消防队员的牺牲都令人心痛,但是这些灾难事故造成的影响也绝不止于消防队员的牺牲,还有一种社会对风险的焦虑感。公众的反应凸显了两个直接的问题亟待解决:其一,如何加强社会整体公共安全?其次,如何减少公共灾害事故处理的牺牲?

其实,这两个问题可以归并为一个,公共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如何健全与完善?中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城市化进入中期成熟期的国家,但同样也进入了风险社会。财富的社会化生产能力大大增强,同时相应于现代工业和城市形成的风险也集中起来,并且这个风险是整个社会均要共同面临的。社会治安、污染以及疫病,尤其是各种自然灾害及次生灾害,以及火灾等广义的公共安全问题,是风险社会首当其冲的核心问题。与财富的不平均分配不同,风险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公共安全则更为直接地事关公共大众,我们经常讲安全你我他,大家都要努力,志愿服务和专门教育都要加强。但是公共安全首先体现在专业应急机制的建设,除了一般的治安和疫病问题外,消防是公共应急机制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核心的力量。正是因应这种需求,2018年消防体制改革,从过去的军事编制,强调组织纪律,转变为一支专业救援队伍,强调专业与职业能力。今天我们哀悼烈士之际,更应该考虑的是未来怎么在消防专业化、职业化方向上加强,如何优化升级消防设备,增强消防救援的科学性。

在这样一个大方向上,我们必须要思考的是目前消防体制转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之前媒体已经做过相关报道的森林消防队员只有两千工资,无法留住人。木里县拥有中国1%的森林面积,为全国第一大林业县,但是所处地区的财政能力,显然也无法提供一个与之需求匹配的消防机构保障。其实,就算是大城市西安,2014年发出的招聘信息中,合同制消防员工的工资也不过三千,且要求24小时备战。较低薪资待遇和如此高的风险是无法匹配的,如此条件下,合同制下的消防员流动性特别大,两年成为了一般的工作时间。消防员流动性过高的直接结果就是职业消防无法积累技术经验,专业水平无法提高。合同制的消防员留不住人,长期以来中国消防主要依赖于武警部队编制的消防部队。部队在纪律性上更有保证,敢于牺牲在前。但是同样由于两年的服役期,事实上积累性训练也可能并不充分。

于是,也有了这样一组让人忧虑的数字,根据2015年中国消防年鉴统计2010年到2015年,消防部队31起出警殉职案例中有49名消防员殉职,其中年龄最大的为35岁,最小的为18岁,其中20岁亦下的有14人,占殉职消防员总数的28.6%;20-25岁之间的有20人,占殉职消防员总数的40.8%,25-30岁之间的有12人,占殉职消防员总数的24.5%,30岁以上的有3人,占殉职消防员总数的6.1%。其中在殉职的37名战士中,平均年龄仅21.8岁,有14名在20岁以下,32名在25岁以下,25岁以下的占殉职战士的86.5%,占殉职消防员总数的65.3%;在殉职的干部中,年龄最大的35岁,最小的26 岁,年龄都在25岁以上且平均年龄29.4岁;殉职的合同制消防员平均年龄24岁,年龄在20-30岁之间。而今次凉山森林大火的救援牺牲的消防员已经有00后了。而相比之下,美国牺牲的消防员平均年龄为49岁。一支年轻的队伍,可以有勇气救援灾难,但同时也需要专业的能力和经验。

公共政策而言,救急为先。从军事化编制走向公共事业制度建设的中国消防而言,有着地区差异问题、城乡二元体系等问题。但是就目前而言,首先是财力的保障,专业消防队伍必须要有充足的财力保障,尽可能提高待遇,提高装备水平,保障消防队伍的专业性。其次则是人力资源培养,保证职业消防队伍的人力积累。全世界消防安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志愿服务,但是没有职业化的消防队伍,也就没有志愿服务的引导培训性力量。此两点可谓当前的关键问题,亟需全面重视,迅速改善,方可为公共消防服务体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