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探访德国移动交通孵化平台Drivery:老建筑里的创新加速度

2019-05-30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申俊涵

作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德国的首都,柏林是一座“穷且性感”的城市。它不像德国其它大城市如慕尼黑、法兰克福那般富裕,却因亲民的物价水平、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全球各地人才,尤其是年轻创业者的到来。

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GTAI)提供的资料显示,由于可负担的租金、可享有的良好教育、聚集的高技能人才、务实的薪资期望等因素,柏林正成为欧洲最具活力的初创企业之都。

柏林经济技术促进机构柏林伙伴组织(Berlin Partner)总经理Stefan Franzke在一次午餐会中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70%的德国初创企业都聚集在柏林,这里已经有8家成立不到10年、估值达到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

“虽然目前全球处于经济下行周期,但柏林整体经济仍比较繁荣,初创企业数量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近几年,柏林在创业方面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伦敦、巴黎。”他说。

据了解,健康医疗、清洁能源、移动交通、智能城市等方向,都是柏林初创企业重点发力的领域。近日,记者探访当地移动交通领域的创业孵化平台Drivery,试图了解当地的创新创业图景。

集办公、测试于一体

位于柏林南部的红色钟楼建筑Ullsteinhaus有着近100年的历史,是全球各地建筑爱好者的打卡胜地。如今,这里因创业孵化平台Drivery的起步运营,而不断吸引创业者的入驻,展现出历久弥新的活力。

Drivery是柏林唯一一家专注于移动交通领域的创业孵化平台,它主要为移动交通领域的初创企业和风险资本提供办公场所和相应服务。

“在移动交通领域,有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电池续航等问题都需要改进,市场对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产品需求很大,初创企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我们认为,很多移动交通问题需要企业间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所以需要像Drivery这样的平台存在。”Drivery创始人Timon Rupp说。

据了解,目前已有来自德国、法国、中国的初创企业入驻Drivery,具体包括电动滑板公司、智能停车公司,以及为共享汽车制作电动锁的公司等。员工每月只需50欧元,就可以租用一个工位。一整间供创业公司使用的办公空间,租金价格大概在每月4000欧元,还包括打印机、咖啡茶水等免费的配套服务。

记者在Drivery的一间办公室里看到有几辆电动滑板车,每辆车的车把上,都贴着二维码。Timon Rupp介绍说,这是一家入驻初创企业运营的共享电动滑板车,产品近期将在德国上市。由于中国在电动车领域技术的领先性,这家公司采用的是来自中国的供应链资源。

“初创企业在这里不仅可以办公,我们还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它们也可以在这里找到投资机构和合作伙伴的资源。我们刚起步两个月,已经有70%的入驻率,有大概300个成员。”Timon Rupp对21世纪经济报道说。

他还提到,Drivery孵化器的一个独特优势在于,楼上是办公室,一楼则是产品的试验场所。这里有宽阔的场地供无人机进行飞行试验,无人驾驶汽车进行测试。办公楼外不远处甚至还有一个小港口,可以供水上移动的初创项目进行测试。

中德合作型创业涌现

中国初创企业亮道智能的欧洲研发中心,就位于Drivery孵化器之中。记者在现场看到,亮道智能租用了其中一整间可容纳二三十人的办公室,透明的玻璃门上贴着中国特色的“春”字窗花。

据了解,亮道智能是一家新型自动驾驶智能化测评服务提供商,致力于推动高级自动驾驶(L3-L5)量产落地,技术路径主要基于激光雷达和多传感器融合。公司专注于自动驾驶汽车量产开发环境感知系统测试验证,可以为客户提供数据采集平台搭建与数据采集、测试验证私有云平台搭建、自动化真值建立、自动化测试验证工具链开发,以及自动驾驶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等多项产品与服务。

“做自动驾驶涉及工程作业,需要给车加装传感器,不断进行调试。Drivery在一楼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改装车间,让我们办公变得非常便利。不像在其它办公楼,办公室和改装车间可能会距离很远。”亮道欧研中心负责人冀旸谈到入驻Drivery的原因。

冀旸在德国已经生活了18年,当他用普通话向中国记者介绍起亮道时,仍有着熟悉的东北口音。据冀旸介绍,亮道智能成立于2015年,曾获得四维互联基金的天使投资。目前公司在北京、上海、柏林、慕尼黑均有办公室和研发中心,团队中汇集了大量的在德中国留学生,管理层中有三位都在德国读了博士。

“每年有近3万中国人在德国留学,他们了解德国的先进技术、有相应的工作经验。我们希望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在中国和德国两边一起做自动驾驶的开发。”他说。

中国和德国的车辆行驶习惯是不一样的,从工程角度来说,有很多数据需要精准测量。亮道致力于构建两地不同的驾驶场景库,然后进行场景分析,最终促进车厂量产项目的研发,在中国、德国实现自动驾驶的本地化落地。

冀旸强调,公司的核心能力是处理激光雷达采集的点云数据。同时,公司与德国车厂分享的是脱敏处理后的驾驶场景提取数据,以此保证数据的安全。

现阶段,亮道智能不仅获得了外部投资,也跟大众、奥迪等车厂进行项目合作,已经能够为公司带来收入。同时,德国一些比较好的技术在中国落地时,也会为亮道智能带来相关的项目收入。

“前期与汽车厂商合作项目,能够帮助我们尽快得到主机厂的反馈,让研发更具有针对性。”冀旸说。通过项目经验的积累,亮道智能在逐渐形成贴合市场与客户需求的产品和系统,并且在成熟之后服务于更多的汽车厂商。

“每年不断有毕业生加入公司,我们培养了一批有中德文化基因的工程师,可以帮助自动驾驶在中国和德国的本地化。”冀旸说。在真正做项目的过程中,可能技术因素只占30%,大家的沟通交流占70%,中德文化的融合变得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