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房地产公司与药企联手开发生物类似药 国内类似药的春天来了吗?

2019-07-19 13:29:5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卢杉

7月19日,全球生物类似药(Biosimilar)企业韩国Celltrion公司与香港南丰集团今日宣布成立合资企业鼎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Vcell Healthcare Limited)。双方称将专注在中国开发、生产及商业化单克隆抗体生物类似药,并将进一步探讨,未来在中国建设一座世界级的生物药生产基地。

中外合作加速

根据协议,鼎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获得Celltrion三款已在全球市场销售的生物类似药产品Remsima®、Truxima® 以及Herzuma®在中国临床开发、生产及商业化的独家授权。

Remsima®参比类克(英夫利西单抗),主要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全球首个获得美国FDA和欧盟EMA批准上市的抗体生物类似药。Truxima®参比美罗华(利妥昔单抗),主要适用于淋巴瘤,目前已在欧洲、韩国等地区获准上市;Herzuma®参比赫赛汀(曲妥珠单抗),主要适用于乳腺癌和转移性胃癌,目前已在欧洲、韩国和日本等地区获得上市许可。Truxima®和Herzuma®分别于2018年11月和12月份获得美国FDA批准。

以Remsima(英夫利西单抗)为例,作为全球首个单抗生物类似药,以IQVIA统计为标准,截至2018年底欧洲市场份额达到57% ;Truxima(利妥昔单抗 ) 作为全球首个抗肿瘤生物类似药 , 以IQVIA统计为标准,2017 年在欧洲上市一年内市场份额增长到27%,2018年第三季度市场份额达到36%。

目前鼎赛医药有限公司已在国内全面开展Remsima®的三期临床注册研究,作为具有本土优势的一方,鼎赛表示将尽力推动包括Remsima®在内的三款生物类似药产品尽快获得中国监管机构审批。

“我们对鼎赛医药有限公司的成立感到非常振奋。鼎赛医药将成为Celltrion进入中国市场、服务中国病人的基石。”Celltrion集团董事长Seo Jung-Jin表示,“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尽快在中国拓展业务,为中国患者提供已在美国、欧洲和韩国等全球市场获准上市的优质生物类似药产品。”

“中国对定价合理的高品质药品存在着巨大的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南丰集团董事长及行政总裁梁锦松表示,“我们希望鼎赛医药有限公司能够为中国患者带来世界顶尖的生物类似药产品,并且通过在中国建立世界领先的生物药生产基地,满足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对高质量CDMO日益增长的需求。”

“蹒跚起步”、快速追赶

今年国内的生物类似药新闻一下子多了起来。

2月25日,国家药监局NMPA消息,批准上海复宏汉霖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上市注册申请,主要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这也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国产生物类似药。

不同于小分子化学药的仿制,生物类似药的开发要复杂得多。

由于制造工艺和分子本身的特点,生物大分子药很难做到和原研药结构与功能完全相同,只能做到相似,因此被称为生物类似药。欧盟、美国、中国和WHO分别给出了生物类似药的定义,尽管描述不完全相同,但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生物类似药的三个重要方面: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根据复宏汉霖联合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刘世高给出的数据,原研化学药一般要经过发现/筛选、分析科学、动物实验以及1、2、3期临床试验,大约花费7~8年时间以及3亿~5亿美金。化学仿制药只需经过分析科学、生物等效(头对头)两个步骤,花费2~3年,200万~300万美金。

相较而言,原研生物药要经过发现/筛选、分析科学、动物实验以及1、2、3、4期临床试验,大约花费8~10年时间以及8亿美金。

生物类似药则要经过分析科学(头对头),动物实验(头对头),生物等效(头对头),临床PK/PD(头对头),临床疗效、安全性(头对头)和4期临床试验等步骤,花费大约7~8年、1亿~3亿美金。

2015年,中国发布《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指导和规范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工作。根据NMPA的审评审批政策,生物类似药在经过头对头的比较之后,可以自动的适应症扩展,目前,汉利康已经获得原研药在中国已批准的三个适应症,在临床上,可以替代原研药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虽然国产利妥昔单抗的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十年磨一剑”,但在追赶国际速度方面,远非当年小分子药物可比。汉利康是全球第三个获得批准的生物类似药利妥昔单抗。

除了首个,还有上述的跨界合作。南丰集团创办于1954年,是一家集房地产开发与投资、生命科学投资及金融投资为一体的综合性集团。作为南丰集团的成员之一,南丰生命科技是一个专注生命科学的全球投资平台。

Celltrion在生物类似药领域实力不俗。2017年2月,Celltrion的 Truxima最先被欧盟获批上市;2017年6月,山德士的Rixathon也在欧盟获批,2018年11月,Truxima也被FDA批准上市。

国内生物类似药市场刚刚起步,但竞争已经不小。

复宏汉霖的定价相较于同品规的罗氏原研药美罗华低了约30%。美罗华在2017年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价格降幅58.45%,市场放量明显。500mg/50ml/瓶的规格从16041元降到8298元,100mg/10ml/瓶小规格也降到2418元。

据国内样本医院数据统计,利妥昔单抗2017年用药金额10.8亿元。2018年前三季度国内样本医院用药金额为9.1亿元,预计2018年用药金额将超过12.0亿元。

复宏汉霖的产品上市意味着与罗氏的正面竞争,接下来要上市的生物类似药面临同样的问题。

一大竞争点是价格。对于定价比原研药低三成,复宏汉霖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商业运营官张文杰说主要考量的因素有两点,一是国际惯例,二是综合考量。“2017年第一个利妥昔单抗类似药在欧洲上市,价格是原研药的70%~80%,我们也参考了这个标准。同时我们也参考研发、生产、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投入。”

对于国产生物类似药的上市,罗氏制药中国总裁周虹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良性竞争是好的,第一是能扩大覆盖,提高患者对药品的可及性。国外仿制药、生物类似物是比较成熟的,而我们国内仿制药的稳定性、可靠性得通过时间的验证,也希望中国的仿制药、生物类似药真的能把控质量,真正能够可持续地高质量。第二,我对中国的市场比较有信心,从去年和现在的业绩看,靶向药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我们应该跟竞争者把这块蛋糕做大,让全国人民都能获益,但同时质量要把控,我相信我们占的那块蛋糕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