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 > 正文

21理财私房课|是银行理财产品还是代客业务,“小白投资者”为什么选择原油宝?

2020-04-24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方海平

近期,中行“原油宝”穿仓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在各种讨论和猜测下,对责任认定都无法脱离一个基本问题,即“原油宝”本质上究竟是什么?适合什么样的投资者?由谁来监管?

此前,很多文章将“原油宝”表述为“银行理财产品”,事实果真如此吗?4月2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采访了解银行人士、投资者、法律界等相关人士的看法。

近期,中行“原油宝”穿仓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甘俊摄

是“产品”还是“服务”?

根据中国银行对该产品的介绍是,中行于2018年1月开办“原油宝”产品,为境内个人客户提供挂钩境外原油期货的交易服务,客户自主决策。其中美国原油品种挂钩CME的WTI的原油期货首行合约。个人客户办理“原油宝”需提交100%保证金,不允许杠杆交易。

从中行的定位看,这是一款以“产品”的形式示人的“服务”。

多位银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在银行体系的业务产品归类中,“原油宝”应当属于银行的“居间代客业务”,并非理财产品。

一位城商行资管人士说,这跟理财产品没有丝毫关系。

另一位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透露,为了规避监管,大行一般将这类产品归到理财产品中。

居间代客业务对银行而言,相当于一项“一本万利”的业务,几乎不承担风险,只收取费用。一位银行业人士称,并不是每家银行都可以从事这个业务。

多位银行业人士对记者确认,国内至多有5家大行可以开展此类纸原油业务。“这个需要监管批准,我们也想做,监管没同意。”一位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

从这个角度看,一些市场人士认为,投资有风险,盈亏自负,投资者亏损是市场导致的,银行作为代理下单的通道,不承担责任。

但投资者对此并不认同。

投资人如何理解“原油宝”

记者还采访了多位工行、建行、中行纸原油产品的投资人,了解他们是如何认识和理解这类产品的。

其中大概有不同的两类投资人。高女士称,看到银行的宣传,说这是针对“小白投资者”推出的投资原油的机会,就去尝试购买,“整个操作过程非常简单,不用开户,直接在银行APP上购买,就跟买理财一样,做了个简单的风险测评,我的结果是平衡型,可以买,而且没有门槛。”高女士称,以为买的就是银行理财。

夏先生是一位资深投资人,在他看来,当初在银行APP上购买这款产品,更像是直接买的商品,“我感觉倒不是买了有稳定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更像是投资商品,类似黄金、外汇,有涨有跌,会波动。”

从“原油宝”的市场表现看,由于不带杠杆,正常行情下,确实是一种有价格波动、但不会出现大幅亏损的投资形式。但此次极端行情下的负价格,让这波投资者认清了此类投资的真实面貌:是一种期货式交易,甚至会出现“穿仓”情形。

既然是一种类似期货交易的投资行为,又怎会从银行端口出现招徕了这么多的“小白投资者”?真正的期货交易需要满足50万的保证金门槛、10笔以上的仿真交易记录等条件。

“不带杠杆”可能给了银行和广大投资人一种错觉。但是,即使作为不带杠杆的期货投资,波动和风险也比股票投资大,因为股票即使在极端行情下,也不会出现负价格;期货作为一种合约,则有可能出现各种离奇的价格。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争议

针对众多“小白投资者”的涌入,银行这种几乎没有任何门槛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是否妥当?

如此看来,银行作为纯粹代理商的定位站不住,原油宝的客户并非真正期货交易市场的参与者。

“银行是在一个虚拟的交易所里扮演了做市商的角色。”上述银行资管人士对记者表示,银行实际上是自己开了个虚拟交易所,按照投资协议来确定交易规则,投资者自主做交易决策。在实际运作中,他认为这个“虚拟交易所”的交易是公平的。

从市场概念和法律界定来看,如何理解“原油宝”这类产品的本质属性?

在券商等专业金融机构看来,原油宝的业务实质上属于挂钩特定资产的衍生金融证券,投资者买到的是挂钩特定油价合约的纸原油,并不是真正的原油合约,这种产品实质上是基于油价的收益风险进行了“再证券化”处理的一种操作,在券商被称为收益凭证,属于中国银行发行的一种有价证券。

一位银行业人士认为,监管最初是作为理财业务批准的,考虑到风险问题,没有允许所有银行开展,只允许几家大行做。但正因如此,此类特殊批准的业务,监管细则也需跟上,比如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交易规则的设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