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进击的下沉市场!县域消费凸显“内循环”潜质,昆山实力居首

2020-08-11 18:05:08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刘美琳,实习生罗淑匀

构建“国内大循环”格局,或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接下来的路线图。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下半年政策以及工作目标定调。此次会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这一提法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

“内循环”新经济格局下,寻找新的消费增长点成为重中之中。与此同时,县域消费市场正飞速成长,成为中国消费经济结构中的重要一极。

根据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2020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下称:报告),百强县以不到2%的国土面积和约7%的人口,创造出了占全国GDP总量10%的GDP规模。2019年,百强县人均GDP达到11.09万元,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仅次于江苏省。根据世界银行对低中高收入国家的划分标准,百强县人均GDP已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

图片来源:赛迪《2020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

2019年,百强县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7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4万元,比全国分别高出26%、13%、59%。

图片来源:赛迪《2020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

“民富”的背后,百强县的消费能力也表现不俗,已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百强县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69万元,比当年全国平均水平2.94万元高出25.5%。

县域,最重要的“下沉市场”代表,如今正以主动进击的姿态,积极挖掘其蕴含着的庞大消费潜力。“县域经济从普遍意义上讲就是地大人多、消费群体广泛。促进消费,县域消费肯定是接下来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 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马承恩如此评价。

昆山消费潜力居首

昆山已连续15年雄踞全国百强县之首,是毫无争议的中国第一强县。

与雄厚的经济实力相匹配,昆山的消费潜力同样表现不俗。在今年年初由《小康》杂志和中国小康网评选的2020年首届“中国县域消费百强榜”显示,昆山同样高居榜首。2020年上半年,昆山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7.31亿元,尽管受疫情影响同比下降2.5%,但在苏州各区(市)中总量最高、跌幅最浅。

今年以来,昆山更是拿出真金白银刺激消费市场。在推动消费市场复苏过程中,当地同时给予了买、卖双方强力支持,既让老百姓敢花钱、愿花钱,也让企业实现了新营销、新业态的突破。

居民消费方面,昆山在4月24日至7月30日期间推出“惠动鹿城”昆山消费促进季活动,向市民发放购物、餐饮、休闲服务等消费券,累计金额6450万元,直接带动消费金额超1.2亿元,有力撬动了服务业复苏。同时,为提振消费信心,昆山还设立了首期规模300万元的政府资金池,支持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工作,全力为市民打造“安心、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商家方面,昆山积极推动“互联网+”消费升级,让商家、企业在“云端”持续发力。2020年前五月,昆山限上批零业通过互联网实现零售额183.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5%,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5.2%,拉动全市社零额增长6个百分点。此外,昆山还大力发展夜间经济,通过举办消费体验活动、打造夜购商圈等多种措施,推动当地消费提质升级。

除昆山外,许多县域地区各施其能,大力提振本地消费市场发展。

以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为例,其采取“2331”服务模式力促本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升级县域消费场所是其中的一大亮点,资中县正通过建设“一商圈、两市场”,打造当地新增长极。

据了解,建设中的资中汇金-中铁商圈引进了万达影城、肯德基、屈臣氏、山水S酒店等知名品牌,现有入驻商户1091户。资中市商务局预计,该商圈全部开业后全年零售额可达10亿元。此外,资中国际商贸城、新发地农批市场两个大型专业市场也预计在年底开业,计划培育限额以上商贸企业32户。

主动拥抱新业态

中国的县城,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新业态、新经济。

近年来,“下沉市场”成为新零售领域的热门赛道。《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2019 年,我国县域电商零售额为 30961.6 亿元,同比增长 23.5%,占全国网络零售额的 29.12%,表现出巨大的消费潜力。

以县域为代表的下沉市场,早已成为头部电商的“主战场”。例如,京东打造了深耕下沉市场的京喜APP,并在下沉市场积极布局了便利店、家电专卖店等实体店。此外,其还不断完善下沉市场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通过“一县一店”计划将县域服务下沉至辖区内所有村庄,另一方面则通过“千县万镇24小时达”提速计划改善物流时效。

头部电商对下沉市场的渗透无疑是成功的。电子商务不仅释放了县域居民的潜在消费需求,而且进一步带动了县域当地的消费升级。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的刘小姐对此感受颇深。她注意到,近年来身边网购的人明显变多了,农村中还出现了天猫服务网点,物流服务比过去便利许多。“网络购物提供了很多当地买不到的东西,比如我妈妈跳广场舞的衣服就连续在网上买了好几套。如果不网购,在县里很难找到合适和心仪的。”

电商先行之下,县城也积极拥抱“互联网+”,主动顺应居民消费提质升级的新趋势,加快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这里面最具代表性的莫属浙江义乌。自1982年在全国率先创办小商品市场以来,经过五易其址、九次扩建,义乌已形成以中国小商品城为核心,专业市场、专业街相支撑,运输、产权、劳动力等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市场体系。

如今的义乌,正从世界小商品集散中心成长为中国电商直播的大本营。2019年,义乌市实现网络零售额1584.93亿元,同比增长15.1%,位居浙江省县(市、区)首位。

义乌的背后,还有更多模仿义乌之路寻求经济转型的县城,四川省威远市威远县就是其中的一员。今年以来,威远县鼓励发展“电商+直播”等新业态。通过引导市场经营主体借助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大力发展公众号、头条号、小视频、直播带货、网红打卡等新型网络销售模式,让社交电商成为了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威远县实现网络零售额12.77亿元,同比增长了33.16%。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京东大数据的中国消费市场研究报告》指出,尽管从整体消费来看,京东平台中的县域消费总额一直以高于平台整体的速度增长,但相比于非县域城市,县域地区的消费结构仍有待改善。

2019年前十个月,县域地区在必需品上的消费支出约占49.4%,而京东平台在必需类消费品上的整体支出水平约为41.2%。在文娱、玩具乐器、珠宝首饰等消费品类上,县域地区增速相对较低,这亦表明县域地区在消费升级上仍存在较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