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小小益生菌撑起千亿级市场!但只有7种能给娃吃,你造么?

2020-09-04 15:17:37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叶碧华,郑敏珊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因溃疡性结肠炎辞职。

《黑豹》男演员查德维克·博斯曼因结肠癌去世。

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肠道问题成为了现代都市人重要的健康问题之一,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数据显示,目前85%的中国人存在肠道问题。近年来,具有“改善肠道功能”的益生菌被奉若至宝。

“它可以促进消化和肠道,这两个都有助于免疫力提升”

“益生菌改善吸收,免疫力会提升”

“益生菌改善便秘,有效排毒,免疫力自然就提高了”

再甚者,在今年新冠肺炎期间,坊间还有传言称,益生菌能提高免疫力预防新冠肺炎。

益生菌到底是不是确有奇效?又是不是能够成为预防新冠肺炎的“神奇药丸”?“益生菌”消费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01

肠道免疫官:益生菌

 

事实上,近年关于益生菌的功效问题,业内存在不少争论。

2018年,国际顶级期刊《Cell》接连刊登两篇论文,质疑益生菌的作用,认为益生菌对人体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有益,甚至会干扰肠道原有的微生物。

通过在人体肠道内部的一系列实验,研究人员发现部分人群的消化道会阻碍益生菌的定居。研究人员还发现,之前普遍认为的益生菌补充剂有助于抗生素治疗后肠道菌群恢复,其实也是不合理的,益生菌补充剂反而会延缓肠道微生物和肠道基因表达恢复到正常状态。

今年6月9日,据CNN报道,美国胃肠病学协会(AGA)的一份新的审查报告称,目前市面上很多益生菌添加产品其实对肠道健康没有太大作用——包括消化道疾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或肠易激综合征。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益生菌对肠道、人体免疫的作用得到了相关印证。今年8月20日,由中国食品科技学会主办的第15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上对益生菌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剖析。

要理解益生菌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首先必须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我们人体与细菌是具有非常强烈的共生关系的

在人体的皮肤表面、胃肠道、口腔、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粪便等部位分布着大量的细菌,尤其胃肠道细菌的种类最为繁多、数目最为巨大,占人体微生物总量的约80%。

健康成人肠道内的菌种有1000多种,数量高达一百万亿,是我们人体表细胞总数的10倍;人体胃肠道共有超过1014个细菌,每克干粪中就有4000亿个共生菌。

在我们的肠道里面共生菌可分为三类,分别是条件致病菌、致病菌以及膜菌群,其中膜菌群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益生菌,主要是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正常情况下是优势菌群,具有防护、营养、免疫调节等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称:“益生菌是一种活的微生物,当给予适当的剂量时,对宿主的健康有益。”

相关研究表明,益生菌可通过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抑制致病菌生长和黏附、调控免疫细胞活性及促进产生免疫因子等方式,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但是益生菌的免疫调节作用具有菌株特异性,特定抗原的益生菌菌株筛选、免疫调节作用功效及机制等有待深入研究。

8月28日,在广州举行的第七届益生菌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分会委员医学博士王红伟引用了当前比较前沿的学术研究并明确指出:“益生菌对不同人群的免疫健康都有显著作用;不同人群的健康特点和免疫力有差异,需要的益生菌菌株也可能不同。”

目前,学术界公认的益生菌菌株并不多,而很多在售的所谓“益生菌制剂”,菌株各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并没有发现有充分证据证明,益生菌对治疗新冠肺炎等疾病有直接的作用。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肠道被称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益生菌发挥作用的重要场所。免疫是人体健康的基石,一旦其功能失调,机体可能会产生过敏、肿瘤或受到病毒感染等健康问题。

近年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有22%—25%的人患有过敏性疾病,并以每10年23倍的速度增加,仅在我国就有两亿多人被过敏性疾病困扰。

在健合(中国)有限公司健康科学部高级经理王园园看来,肠道菌群具有“教育”免疫系统的特征,若生命早期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模式发生改变,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就会增加。而益生菌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的成熟,进而帮助预防和辅助治疗过敏性疾病。

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对于预防过敏性疾病病毒入侵,确实很重要。但相关专家同时指出,想要提高免疫力,除了补充益生菌外,更需要注重营养、加强运动、保证睡眠、劳逸结合,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02

上升中的蓝海:益生菌市场

 

随着人们对肠胃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具有改善胃肠道、增强免疫力等功效的益生菌产品,逐渐成为大家追求饮食健康的“新宠”。近年来,国内对益生菌的需求逐步兴起,行业扩张趋势明显。

《2020-2026年中国益生菌产业运营现状及投资盈利预测报告》指出:目前,全球益生菌产业已达400亿美元,每年的增长速度为15%—20%。其中,亚太地区占据全球益生菌消费市场的近半壁江山,达47%;北美占比第二,达16.5%;紧随后面的是西欧地区和东欧地区,分别占比15%和7%。

近五年来我国益生菌产业每年以高于15%的增速快速发展,预计2020年我国益生菌市场的产品规模将会接近850亿元。

“消费者对免疫健康空前重视,我非常看好免疫健康产品市场。预计未来5年,免疫健康定位的益生菌保健品将展现更强的增长潜力。”王红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到。

近年来,除了汤臣倍健、合生元、量子高科等保健品公司以外,药企、乳企甚至连休闲零食行业都纷纷推出添加益生元/益生菌产品。其中,母婴市场最为凸显,益生元/益生菌已经成为了继DHA后各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标配成分之一。

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14-2019年期间,中国母婴益生菌行业的市场规模以双位数复合年增长率14.9%增长,增幅主要由儿童益生菌发展驱动。按零售销售价值计,儿童益生菌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23.47亿元增至2019年的47.6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5.2%。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母婴品类产品外,当前益生菌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趋势。作为发酵食品、保健食品、药品、日化用品以及农畜牧等产业健康转型的探索方向,益生菌产业下游产品横跨发酵乳品、乳饮料、休闲零食、膳食补充剂、日化用品及动物饲料等多个领域,产品品类正在不断丰富。

以日化领域为例,益生菌已被用于护肤、口腔清洁等多个细分领域。2018年,云南白药牙膏推出首款益生菌儿童牙膏,随后包括AvecMoi、参半、如沐等新国货品牌也纷纷跟进,推出了益生菌牙膏、漱口水等口腔护理产品。

与此同时,“益生菌护肤”、“皮肤微生态”等概念也日益兴起。今年7月21日,日本YAKULT养乐多集团旗下的“Yakult海外旗舰店”首次入驻天猫国际,店内产品全部为该公司在乳酸菌品类上延伸的日本化妆品。

Hexa Research市场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益生菌化妆品市场规模为2100万美元,按预期8%的复合增长率发展,2025年将突破2630万美元。总体而言,益生菌市场,尤其是在日化市场的应用还处于初步发展期,产品品类偏新、消费者的产品认知度不高,是一片处于上升阶段的蓝海。

“随着这次疫情的暴发,相信不少益生菌企业认识到科研储备能力、供应链保障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对行业来说,科学管理和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也将在一定程度推促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澳优乳业中国副总裁、锦旗生物集团董事长刘学聪认为,益生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免疫力提升等作用已经得到科学界的共识,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提高。

在他看来,益生菌不仅是食品工业的应用型产品,更可能是食品业、畜牧业等的革命型产品,未来“全食品益生菌发酵化”将成为现实。

03

行业乱象待规范:避免掉入消费陷阱

 

不过,益生菌消费市场在不断扩大和升温的同时,行业乱象亦有抬头趋势。

“之前一直有购买酸奶的习惯,可是经常喝也不见有很明显的效果。还有一次,喝完酸奶之后拉肚子特别厉害,我觉得是产品问题,后来我就很少购买了。”——目前正在广州上大学生的陈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孩子现在5岁,之前有购买过益生菌给小孩吃,药店店员会提醒我要冷藏保存,可是有些地方我看到它们可以常温下售卖,不知道是产品的问题还是销售的问题,我觉得不是特别规范。”——一位在佛山的全职妈妈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出售的益生菌产品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在售产品只标注了菌株名称,没有明确标注菌株号;有的甚至连菌株名称都不标注;有的宣称婴幼儿可食用的益生菌产品中则添加了二氧化硅、牛初乳粉、木瓜酵素等不适宜婴幼儿食用的成分。

(不明确标注菌株)

 

(成分不合理添加)

产品含有益生菌活菌数与企业标注数量不一致、不明确标注菌株、成分不合理添加、终端市场宣传不规范……这些都是当下益生菌行业普遍存在的乱象。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随着行业进入企业越来越多,市场乱象也不断出现。

“新冠疫情期间,在某院士关于益生菌的观点出来之后,有很多益生菌厂家、微商都借着这个由头顺势进行宣传。”一位国内益生菌产业从业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对于益生菌常见的消费误区,中国营养学会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分会主任委员杨瑞馥提醒:“当前获批上市的益生菌产品安全性有保障,但由于个体差异,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要注意找到适合自己的菌株。”

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针对不同人群的益生菌使用情况,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曾指出,对于特定患者,如儿童腹泻患者、抗生素腹泻患者,有较多证据表明,益生菌可以缓解症状,因此,这部分患者可以使用益生菌。但对于另一些患者,如肠道黏膜缺损者,则有研究显示,益生菌可能会成为入侵菌,引起感染,导致菌血症,建议这部分患者不要随便使用益生菌产品。

那么,消费者在选购益生菌产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安利大中华研究开发、技术法规及质量管理副总裁陈佳建议:“消费者在挑选益生菌产品时,一是要注意产品标示的益生菌菌株是否经过临床验证,‘临床是金标准’;二是看整体菌群数,只有摄入人体后仍存活的菌群,才是有效的菌群;此外,则是针对自身需求来补充相应的益生菌。”

记者了解到,在益生菌菌株种类上,目前我国卫生部公布的《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名单》只有7个菌种9个菌株;而在数量上,《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试行)》规定,活菌类益生菌保健食品在其保质期内活菌数目不得少于106CFU/ml(g)(菌落每毫升)。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应该需要注意这两个指标。

 

 朱丹蓬预计,随着现在进入益生菌行业的大企业越来越多,大企业的不断进入、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中国益生菌市场的规模化、品牌化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