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业 > 正文

绕过半个运动场 京东无人车“首秀”送单

2017-06-20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筷玩思维

技术流送快递

再一次转弯后,配送机器人开始接近此行的配送终点。而在配送机器人徐徐而至的过程中,快递主人、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柴姗姗已经在收货点附近等候。

9点11分,在配送机器人抵达收货点、停稳大约10秒后,柴珊珊便收到了货物抵达的短信通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在该通知短信中还附带了提取货物的链接,柴姗姗点击进入并确认提取后,配送机器人车体右侧六个载货仓中的一个仓门,便应声开启。

“其实配送机器人就类似于一个移动的‘丰巢’。用户点击确认提取的链接,收货,关上货物仓门,一个配送就完成了。未来我们也会支持人脸识别取货。”京东技术人员称,“此外,下一批配送机器人的设计理念是整个柜体可替换,比如可将四个小柜拆卸下来,替换为一个大柜子,这样大件小件均可以递送。”

如果收货人有事无法抵达收货点呢?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如果用户没有任何反馈,配送机器人会在原地等待15分钟,然后进行下一单配送。如果客户及时向云端反馈,机器人接收到客户无法按时提货的信息后,也会在两三分钟后离开。“相当于我们会从云端调度。”京东技术人员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京东的配送机器人倚靠全国1300个“京东派”配送站点在大学推广,2017年“6·18”期间已投放10辆,年底预计可达100辆,单均成本可达到甚至低于人工配送成本。“随着我们配送机器人的试验和落地,未来还将逐步在产业园区、成熟办公楼区内实现配送。”6月18日,京东X事业部总裁肖军透露。

除去无人车之外,京东X事业部“三无”产品中的另外“两无”,今年“6·18”期间也有新的进展。肖军指出,同样是6月18日,京东物流无人机在西安航天基地管委会南广场完成快递投放任务。京东集团同时宣布在西安市规划40余条航线,实现载重10公斤至15公斤、续航15公里至20公里的多旋翼无人机的常态化运营。

此外,位于北京、上海、武汉、济南的无人仓内,京东仓储机器人也在持续工作,帮助提升仓库的运作效率。“目前穿梭类机器人单位存储容量,是传统单位存储容量的10倍,搬运机器人则将减少操作人员在大型仓储内的跑动,部分机器人的单位作用效率是人类的10倍甚至20倍。”

“未来从产品的采购到库存的配给,到库网的调拨,到整个生产,到送到配送站,到配送站送到消费者,整个过程中将没有任何人参与和干涉,整套都是人工智能的系统和机器人的劳动来解决的,”近日,刘强东表示,“随着我们技术的最近几年不断积累,我们有信心大概五到八年的时间,基本上可以实现了。”

(编辑:张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