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7 07: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张晓玲,苏运菊,黄昱
3月份以来恒大领衔、股价一路飙升的香港内房股,开始出现疲态。
香港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年初以来至6月13日,恒大地产、碧桂园、融创中国涨幅逾100%,其中恒大涨幅超200%,问鼎内房股涨幅排行。
但6月14日,恒大股价急跌11.26%,创下3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当日内房股集体回调,融创跌7.15%,碧桂园跌3.30%。此后两日,内房股整体保持回调状态。
西南证券分析师王立洲认为,南下资金持续扩大、恒大回购股份及三四线市场未受调控,是内房股大涨的重要催化剂。
从股价走势看,区域布局偏三四线的内房股表现突出。上升势头强劲的房企如恒大、碧桂园均为布局三四线城市的代表,一二线布局的房企如华润置地、龙湖等整体并没有很好的表现。
随着内房股上涨,上述利好因素的边际效应递减,短期内出现回调很正常。香港市场人士16日向记者指出,目前市场处于非常敏感时期,港股短期内的波动或会加剧,不过震荡向上的总基调没有改变。
内房股暴涨背后
自深港通开通以来,南下资金保持着净流入状态。经过统计香港交易所2016年12月至今年5月底流入港股的资金,港股通(沪深合计)总净流入资金约1609亿港元,月均净流入约为268亿港元。同样,2017年以来,恒生指数也一路高歌,截至5月31日,年内涨幅约16%。
这是香港部分内房股今年以来暴涨的大背景。同时不可忽视的是,港股本身的PE估值相对A股较低,也是一个因素。
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了16家A股主流地产公司公布的2017年PS估值,得出PS均值约为0.67,PE均值为12.57。
而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内房股平均PS值为0.43,PE均值为7.5。恒大、碧桂园、融创的PS、PE估值均低于内房股均值。
在三大内房股的PE值与A股不相上下的情况下,恒大、碧桂园、融创的PS值不仅低于内房股,更是远低于A股均值,足显其投资价值。
在具有估值优势的情况下,内地资金南下涌入具有较大成长空间的内房股。
而恒大重组深深房、引入700亿战投、赎回永续债等利好,也是促使股价大涨的因素。
自5月17日起,恒大在16个交易日内实现股价翻番,涨幅达到101.94%。截至6月12日收盘,恒大股价为16.28港元,与去年末4.83港元的股价相比涨幅达237%。
6月14日,在港交所公布的港股通(沪)十大成交活跃股中,内房股中仅有恒大、融创和碧桂园上榜。其中,中国恒大居首位,融创中国和碧桂园位列第三、第九。
经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三大内房股买入及卖出总金额为8.88亿港元,占十大活跃股成交总额的77%,可见南下资金对三大内房股产生的牵引作用。
上述内房股的股价涨幅与其业绩表现也密切相关。法国巴黎银行驻香港分析师Wee Liat Lee此前曾表示,在严厉的限购政策环境中,大规模和多元化战略才能让房地产商蓬勃发展。
今年一季度,恒大、碧桂园销售位列行业前三,碧桂园更超越万科冲上第一。恒大还是去年的销售冠军。
得益于充足的土地储备,今年前五个月,恒大、碧桂园和融创业绩依旧强势增长。
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的《2017年1-5月中国房企销售排行榜top100》中,碧桂园、恒大和融创分别排名第一、第三和第七。
然而,同样是在港上市的大型房地产公司,龙湖地产、华润置地和中国海外发展的股价涨幅却稍微逊色。
据广发证券研究中心统计,龙湖、华润置地和中海外前四个月的销售额分别为600亿元、410亿元、762亿元人民币,其销售额将近或已超2016年销售额的一半,而今年初来,各自股价涨幅为51%、27%、12%。
对比今年3月初各房企的股价,恒大、碧桂园和融创在6-8元人民币的股价波动,而龙湖、华润置地和中海外彼时的股价却是三大内房股的两倍以上。
在品牌名誉、估值和价格优劣的权衡之下,资金似乎更青睐于恒大、碧桂园和融创这样低价优质的潜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