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财经客户端   |  南财号   |  理财通   |  城市通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首页 > 宏观 > 正文

大湾区观察|核心城市2021建设规划盘点:高质量融合发展渐入佳境

2021-03-11 16:43:04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郭玟君

大湾区观察Banner.jpg

    日前深圳、广州、东莞、江门及佛山五个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先后召开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各市市委书记兼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均亲自主持会议并发言,对2021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行了规划部署。我们将5个城市提出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梳理分析,主要涵盖制度创新、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民生融合“心联通”、平台建设、产业集群及城际联动等7大方向。

一、制度创新

深圳:突出先行示范

  • 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

  • 加快推动首批授权事项清单和2021年度改革任务清单落地落实、取得重要进展。

  • 谋划好第二批综合改革试点授权事项清单,积极推动出台深圳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

  • 认真做好省政府委托或下放深圳实施的103项行政职权承接工作,力争发挥最大效能。

 

二、基础设施“硬联通”

深圳:通关便利化

  • 加快推进皇岗口岸的重建。

  • 着力推动深圳湾等更多相关口岸,实现24小时通关。

  • 在发展跨境直升机服务方面,要加快建设蛇口邮轮母港的直升机相关的通航点建设。

  • 开工建设深惠、深大、穗莞深前海至皇岗口岸段、深惠城际大鹏支线等城际铁路,推动赣深高铁建成通车。

东莞:抓好“软硬联通”

  • 抓好“软硬联通”,更好融入1小时“生活圈”。

江门:提升珠西枢纽地位

  • 着力提升珠西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 提升珠西物流中心战略层次。

  • 江门高新港要探索“关港联动、智慧监管、数字赋能”的智慧码头模式。

  • 积极推动我市跨境电子商务实现破局。

 

三、规则机制“软联通”

深圳:着力加强跨境衔接

  • 今年将完成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揭牌,设立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仲裁中心以及海事仲裁中心。

  • 探索在深圳设立香港中小企业支援中心,协助香港贸易发展局为港商提供培训对接及政策咨询服务。

  • 在推动深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方面,涵盖了保险、基金、期货债券等,将新建一批重大平台,建立新制度,这无疑让跨境资本的流通更加便利,助力深圳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创新资本形成中心。具体包括:

    • 支持商业银行在深圳发起设立不设外资持股比例上限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

    • 支持在深圳依法有序设立港澳资控股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推动 ETF(交易所交易基金);

    • 纳入深港通标的落地实施,支持深交所建立深港第二上市制度,推动在港上市的创新企业在深交所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

    • 探索开展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

    • 支持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大湾区债券发行平台;

    • 加快在前海设立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

    • 推动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开展跨境大宗商品交易创新,增加交易品种,扩大可交易大宗商品现货范围;

    • 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业务试点和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结算体系试点。

江门:主动对接一线城市

  • 主动对接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27条改革措施和40条首批授权事项,谋划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具体举措。

  • 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江港澳三地人才交流机制。

 

四、民生融合“心联通”

深圳:加强医疗教育合作

持续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探索更多“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合作事项,让港澳居民、企业享受到更多融合发展便利,不断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

  • 在拓展港澳居民创业就业空间方面,提出配合香港特区政府实施“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为在深就业的香港青年提供配套服务;推进专业领域职业资格互认,推动建立完善港澳专业人才在深圳职称评审机制;支持部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位用于招录港澳青年等。

  • 在加强与港澳教育交流合作方面,加快香港大学在深办学落地进程,加强与港澳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特色职业教育园区等。

  • 在密切深港澳医疗和社会保障合作方面,提出争取国家支持优化港资澳资医疗机构准入,加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医院建设、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国际化临床试验转化中心建设。争取在深指定医疗机构先行使用临床急需且已在香港注册的国际前沿药品和医疗器械等。

东莞:便利港澳居民就业生活

  • 突出落实民生领域合作,不断便利港澳居民就业生活,更好服务“一国两制”大局。

江门:深化民生领域合作

  • 加强江港澳疫情联防联控。

  • 加强医疗教育合作。

  • 加强青少年交流。

 

五、平台建设

深圳:打造9大重大战略平台

  • 推进前海高水平开发开放:

    • 推动前海深改方案出台和“双扩区”落地实施;

    • 开工建设前海深港广场;

    • 成立前海深港合作基金;

    • 启动前海深港国际服务城;

    • 六大前海深港产业小镇规划建设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

  • 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推动福田保税区一号通道转成合作区专用跨境口岸;

  • 加快鹏城实验室建设,加速推进石壁龙园区一期工程,初步建成“鹏城云脑 II”科技基础设施等。

  • 将出台光明科学城的总体发展规划,今年力争开工 “中能同步辐射光源”和“深圳超级计算中心二期项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 在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将加快推进帕特森 RISC-V国际开源实验室、深圳应用数学中心、盖姆石墨烯中心等项目建设。

广州:加快重大平台建设

  • 加快南沙粤港深度合作园、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等重大平台建设。

  • 因地制宜推进各区特色平台建设。

东莞:深化广深港澳合作

  • 突出推进重大平台建设,深化与广深港澳合作,更有力支持“双区”建设。

江门:推进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 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推动银湖湾滨海新区开发和广海湾片区建设,加快建设江门人才岛。

  • 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江门)高质量农业合作发展平台、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

 

六、产业集群

深圳: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 生物医药:深圳将推动国家药监局药品和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加快建设。

  • 数字经济: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建设,以及落实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中,研究推动数据交易所的筹建。

  • 旅游消费:加快建设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

  • 口岸经济:推动口岸经济带罗湖先行区建设取得突破,启动大湾区国际医疗金融城前期工作,开展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综合交通枢纽方案设计工作。

  • 科教产业:加快规划建设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谋划建设香港科技产业园。

东莞:推进科技+制造高质量发展

  • 突出打造松山湖科学城,全力参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更好助推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 突出新动能培育,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江门: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两手抓

  • 大力建设江门中微子实验站,推动五邑大学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推动高新区争先进位。

  • 建立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激励引导机制,积极推动海外和港澳科研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

 

七、城际联动

深圳:全面推进跨区域合作

  • 全面深化与广深双城联动发展。今年将全面落实广深战略合作协议,以及去年在广深合作论坛上,双方新签署的7个专项合作协议,推动首批双方合作项目加快落地实施。

  • 提出探索建立深圳都市圈跨区域产业转移、园区合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 在促进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方面,提出谋划推动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规划建设等。

广州:“双城”联动+“一核一带一区”

  • 突出抓好“双城”联动,以改革联动牵引广深全方位多层次合作。

  • 深化与省内周边城市合作,共同推动“一核一带一区”建设。

佛山:联动穗深港澳辐射粤西

  • 突出做好广佛全域同城化,建设大湾区极点城市。

  • 突出佛山与深圳合作,充分利用“双区驱动”“双城联动”重大机遇,对接深圳创新资源和优势产业溢出。

  • 突出佛山与港澳合作,瞄准港澳科技创新、高等教育、文化影视等特殊优势开展交流合作。

  • 要将佛山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区位责任、区位担当,打造珠江西岸开放合作标杆,龙头引领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辐射带动粤西乃至大西南腹地等更广泛的地区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观点:

以上7大方向中,“联通”、“联动”、“集群”、与“创新”成为关键词,显示了粤港澳大湾区各大城市正在以一项项具体措施与规则的落实,一个个平台及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大湾区融合发展。一方面,各大城市积极全面推进海、陆、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民生融合“心联通”,便利人流及物流在湾区内高效互联互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另一方面,各大城市正力图通过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与模式创新,在提升自身优势产业发展质量的同时,加强城际合作与融合,携手共建高质量发展城市集群与产业集群并形成示范。

这一系列举措无论是对于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蕴含的巨大商机,值得关注。而产业集群效应一旦形成,将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树立区域品牌,便利招商引资,促进创新引领,进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进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

5大城市中,深圳审批通过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对新一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深圳的《工作要点》涵盖五大方面,共计96条具体任务。其覆盖面之广,规划之细,凸显了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的使命担当。

广州则将推动大湾区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提出:突出抓好战略谋划,认真总结评估广州推进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成效,制定“十四五”时期大湾区建设实施方案、重大项目清单和年度工作要点。

东莞、江门、佛山等第二梯队城市也在积极谋划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及对广深港澳等第一梯队城市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承接。同时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加快当地与湾区城市之间多领域深度对接合作。这些举措将加速湾区共建世界级产业集群,助推高质量发展。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广东省层面对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的整体统筹规划也正在稳步推进。

2月2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进一步推动竞争政策在粤港澳大湾区先行落地的实施方案》,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

此外,农历新年伊始,为认真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工作部署,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接连公布4份文件。2021年1号文《广州南沙新区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实施方案》,是支持广州南沙新区创建全国首个“国际化人才特区”;2号文《广州穗港智造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是支持位于黄埔的广州穗港智造合作区建设。3号文《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20—2035年)》,旨在将三龙湾打造成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发展平台和珠江西岸创新极核;4号文《佛山顺德粤港澳协同发展合作区建设方案》旨在更好发挥佛山市顺德区产业基础扎实、与港澳合作联系紧密、人文底蕴深厚等优势,不断提升粤港澳互利合作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蓝图正在徐徐展开,它将为这个时代的企业、个人提供巨大的机遇,值得持续关注,值得深入解读,更值得积极参与。

研究院简介.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