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财经客户端   |  南财号   |  理财通   |  城市通   |  网站简介   |  加入我们   |  联系我们

首页 > 宏观 > 正文

全国两会提案十二大热点前瞻:开启现代化发展新征程

2021-03-04 05:00:00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峰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 王峰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目前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重点提案的关注重点。

目前,疫情防控形势好转、经济恢复态势良好,一些重大改革也将发力。今年两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审查、讨论“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纲要是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相关提案,提炼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新发展格局、乡村振兴、人口政策、延迟退休、平台反垄断、数字经济、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教育、知识产权、粮食与种业安全十二大热点。

科技创新:如何通过体制改革激发活力

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位居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民盟中央《关于促进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支撑科技自立自强的提案》建议,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支持中小企业扩展融资渠道,加快推进上市进度。

科技创新还需要在前沿、核心技术方面进行布局。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例,农工党中央《关于“十四五”期间大力推进我国6G核心技术攻关和标准化工作的提案》建议,大力推进我国6G核心技术攻关和标准化工作,加快卫星互联网发展规划布局,组建新型国家联合攻关团队,攻克技术、材料和工艺、制造、集成等领域难关。

科技创新的根本是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黑龙江省委会主委庞达调研发现,科研人员在科研经费中提取的绩效收入是连同科研人员的工资薪金等收入统征个人所得税,平均税负率大多在20%以上,甚至达到高限的45%。他建议,对“科研人员在科研经费中提取的绩效收入”实施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议题,已成为各民主党派2021年参政议政工作的重点,也是今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

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怎么定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是“全国两会”的首要议题。

据新华社报道,全国两会将审查、讨论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的一些量化指标、关键数字令人期待,比如经济发展目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以及耕地保有量、空气质量、重点工程等。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认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相关提案发现,科技、新能源汽车、医药、文化、油气开采、房地产等行业高质量发展相当受关注。

仅以汽车后市场为例,2020年国内市场容量已达3万亿元,包括燃油电力供应、二手汽车金融等十余个细分行业,全国工商联《关于提高对汽车后市场重要性的认识将汽车后市场领域列入“十四五”规划的提案》建议,将汽车后市场领域列入“十四五”规划,能够有效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十四五”期间,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建设是核心任务,而土地、数据等要素如何市场化配置也备受关注。全国工商联提案就建议,严控新增商办用地供给,配合产业发展进行土地资源精准匹配。

新发展格局:开拓哪些新的消费增长点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民建中央《关于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制造业振兴的提案》建议,继续降低跨境流通与国内流通成本。进一步开辟“欧美”之外的外贸主战场,应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加速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同时进一步完善国内区域联动相关机制,推行医保、社保等跨区互认,支持和鼓励企业跨区经营,减少人员、资本、技术等要素跨区域流动的限制和成本。

民进中央《关于深化供需双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提案》则建议,坚持扩大内需政策,改善营商环境和促进消费升级,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完善消费市场监督机制。

“中长期看,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国内大循环必须进一步发挥内需的基础性作用,这就要求把消费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予以统筹谋划,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特别是用结构性改革来推进。”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原常务副市长屠光绍近日表示。

收入结构、养老体系、新的消费增长点等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全面促进消费在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

乡村振兴:如何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

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后,乡村振兴关乎高质量发展成果。

民进中央《关于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提案》建议,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融合,尤其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发发展内生动力。

该提案建议,鼓励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适度流转,丰富集体承包地“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盘活农民土地财产权利。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为突破口,盘活乡村建设用地资源,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和联合经营。

农工党中央《关于加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人才支撑工作的提案》则建议,加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人才支撑工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加快建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的长效机制,在人才引进、技术引进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脱贫攻坚的一些先进经验可以移植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比如首先值得肯定的就是变‘五级书记抓扶贫’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记者。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好,要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继续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持续促进脱贫人口的稳定就业,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在3月3日新闻发布会上说。

人口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民生一直是全国两会上的热点,尤其是人口政策、养老、教育、退休等话题近年来备受关注。

农工党中央《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提案》建议,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相关举措包括完善养育休假制度、增加托育服务供给、优化经济支持政策等。

近期出现的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困难的情况,暴露出步入老龄化社会存在的“智能化技术进步,人性化服务不足”问题。在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上,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说,部分公共场所已经不再将“健康码”作为通行的唯一凭证,通过登记身份证这样的方式也可以进入。一些医院设立老年人挂号收费专窗,以方便就医,等等。老年人在智能化时代遭遇的难题正在逐步得到缓解。

他介绍,今年,全国政协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列入重点协商计划,将组织政协委员深入研究探讨,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延迟退休:让一部分人先延迟退下来

2月2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游钧表示,实施渐进式的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据报道,人社部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延迟退休具体改革方案。

但一些特殊职业的延迟退休已被广泛呼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郑功成近日表示,“现在医生五十多岁、六十岁退休太可惜了,退休对于低龄、健康的医生来讲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应该允许自愿地延迟退休。”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校长徐景坤也建议,县级医院妇产科、儿科医生延迟至60岁退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近日表示,“目前我国大众对于延迟退休接受度广泛不高。因此确定延迟退休方案首先要征求社会意见,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和文化传统进行定制。其次,一定要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

平台反垄断:维护市场正当合理竞争

平台企业掌握大量数据,要防止平台因此形成垄断。民盟中央的提案就指出,应当建立数据资源化、资产化所需的新财产权范式。但这样的新范式应当是以控制能力为基础,以数据使用权为核心,以限制数据拥有者不合理垄断、促进数据开放、分享和流通利用为宗旨。

全国工商联《关于加强餐饮外卖平台反垄断监管协调降低佣金的提案》建议,加强餐饮外卖平台反垄断监管,加快《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的修订,并在指南中更加明确互联网平台垄断的构成要件、特征、法律责任等,更有力地规范具有优势地位的互联网平台经营。

民进中央《关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提案》建议,强化科技类企业的反垄断监管,加快《反垄断法》修订,防止大型科技公司利用垄断优势获得高利润和高收入,维护市场正当合理竞争。

数字经济:助推“瞪羚”企业脱颖而出

数字经济将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民建中央《关于培育活跃的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生态的提案》建议,通过支持建设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孵化机构,完善创新平台的信息网络建设,引导多方主体共建共享“开放实验室”等举措,优化数字经济创业综合配套服务,加快培育一批“瞪羚企业”“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据要素的合理配置。民盟中央《关于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提案》指出,在数据是资源的背景下,必须因循资源(价值)形成或来源的思路来建立个人数据再利用秩序。应当确立合法收集和使用个人数据的主体以合法使用数据的权利,包括使用和再使用(包括分享),同时施加其确保个人数据安全和保护个人权利的义务,降低危害个人权利的风险。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如何同各产业深度融合,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如何健康发展,会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构建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的关键。

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如何平衡发展和治理

全面现代化离不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已向国际社会做出“碳达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艰巨。

为此,九三学社中央《关于加快制定〈中国碳达峰行动计划〉的提案》建议,尽快推进实施《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计划》,科学系统谋划主要思路与重点任务,确保目标实现,展现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促进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转型。

农工党中央《关于奋力推动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提案》则建议,制定国家低碳科技发展战略,设立重大专项,汇聚跨部门科研团队开展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碳排放协同科研攻关。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和长远的重要议题。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围绕长江、黄河、长城、渤海、西部农牧区等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诸多建议。

3月1日,我国首部流域立法《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社会的关注重点开始转向“母亲河”黄河的保护。黄河目前面临防洪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协调,全国政协委员、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开举介绍,大量黄河现有防洪工程和规划防洪占用范围被纳入自然保护地,严重影响了工程立项审批和河道整治项目实施。他建议协调做好河南黄河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工作,为黄河保护治理工作留出必要的发展空间。

教育:平衡配置教育资源关乎区域协同发展

教育一直是全国两会上提案、建议数量最多的领域之一。民进中央《关于振兴县域普通高中的提案》指出,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县域普通高中在区域教育竞争中,无论是办学条件的改善,还是教师工资待遇的保障,与大中城市相比,无疑处于弱势地位。

该提案建议全面实施县中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把县中教育质量提升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战略重心,推动县中教育走公平、融合、特色、优质发展之路。

教育资源也面临区域差别。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开举就介绍,2019年河南省幼儿园、小学、普通高中和高等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均为全国第31位,初中和中职为第30位,且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

沈开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建议国家充分考虑各省教育人口占比、经济发展定位、财力状况、保障缺口等因素,调整完善教育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有关政策,对中央专项转移支付采用‘一省一策’模式,给予倾斜支持,避免中部塌陷。”

知识产权保护: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知识产权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驱动力。农工党中央《关于助推科技型初创企业集群健康发展的提案》建议,为了助推科技型初创企业集群健康发展,应当鼓励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持续提升科技型初创企业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水平,设计以知识产权为重要评估指标的考核体系,建立对促进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政策绩效进行评估的平台或机制,为优质企业投融资提供增信支持。

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我国已形成了4个知识产权专门法院、1个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和15个地方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的审判机构格局。2019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挂牌办公。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金诚同达(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方燕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建议尽快将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改设为独立的、高级人民法院层级的国家层面知识产权上诉审理机构。

她认为,这样的设置在法律层面没有障碍。“按照《人民法院组织法》,独立的、高级人民法院层级的国家层面知识产权上诉审理机构,作为专门法院,其组织、职权、人员任免等均可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粮食与种业安全:“卡脖子”有待科技攻关

在农业农村工作方面,种业高质量发展成为近年重点。我国优质种业资源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核心技术原创不足、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健全。

民革中央《关于破解瓶颈推进种业可持续发展的提案》建议,加快推进种子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依法规范种子市场秩序。加强种质资源资源库建设,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和责任义务。

民进中央《关于提高耕地质量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提案》建议加大重大科技攻关、持续突破“卡脖子”问题,建议相关部门批准建立“国家土壤与植物营养创新技术中心”,集政府、优势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构建领先的创新平台,加强理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