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0 20:19:56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朱丽娜
由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和“千禧一代”构成的高度数字化时代浪潮袭来,金融科技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传统金融机构亦在加快数字化转型。
渣打中国副行长兼企业、金融机构及商业银行部联席董事总经理谢雯在11月4日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创新的机遇与挑战圆桌对话时表示,渣打银行在中国运营162年,期间需要不断创新。整个经济环境,特别是千变万化的新兴市场环境,要求其不断创新。
在她看来,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跨国大型金融机构,渣打的自身优势不言而喻,“虽然科技金融有科技的手段、科技的方法,但是既然是在做金融,那就脱离不了金融的本质,金融的本质在于风险管理。”
“作为商业银行,(渣打)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周期、在不同市场、不同的发展阶段,而且看见过在起起伏伏过程当中什么才是更长久、更好的风险管控手段,不管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还是监管风险。”她坦言。
近年来,平安集团华丽转身成为了一家金融+科技+生态服务集团,并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目前平安主要聚焦在五大生态——金融、医疗、车、房、城市,在每个生态我们都有一家to C的公司,也有一家to B的公司。”金融壹账通总经理助理、加马CEO区海鹰在圆桌对话上表示。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是全球银行机构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走在香港中环的街头,汇丰、渣打、花旗等各大外资银行林立。早在上世纪70年代,全球百大银行中,已有70家在香港营运,香港拥有的外资银行数量仅次于伦敦、纽约。
作为在香港获发虚拟银行的八家银行之一,渣打牵头成立的MOX Bank日前披露的数据显示,该行累计开设3.5万个帐户,存款金额超过3.25亿美元。渣打行政总裁温拓思(Bill Winters)透露,渣打集团旗下共有10家虚拟银行,其余9家分布于非洲各地。
WeLab中国区总裁潘叡在参加论坛圆桌对话时坦言,相较历史悠久的传统银行,虚拟银行在市场上还是“小鲶鱼”,肯定还不是“大鲨鱼”。“我们是这个市场的‘搅局者’,对于传统银行来说,我觉得我们还远远够不着竞争,但可能在整个市场上,可以促进传统银行在发展上可以多思考一些更创新、更便捷的方式。”
高盛银行此前发表报告指出,香港零售银行业每年总收入高达225亿美元,但长久以来被数家龙头大行主导。其中,汇丰、恒生、渣打、中银垄断了66%的本地零售贷款。该行预计,随着虚拟银行加入战场,香港传统零售银行的收入将会受到冲击。
在潘叡看来,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兴金融科技公司各有所长。传统金融机构具有资本金和借贷资金的成本优势,但对风险控制的要求也相对更高,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因此,传统金融机构在经营上更稳健、风险管控上更严谨,决策链条也会更长。相比之下,新兴金融科技机构在研发上的投入会更进取,更有“弯道超车”的意识,决策更敏捷,看市场的视野转换更快。
作为香港本土的金融科技公司,WeLab已发展为独角兽企业,亦成为唯一获发虚拟银行牌照的独资公司。2014年8月, WeLab进入内地市场,成立“我来贷”平台,目前是内地最大的移动借贷平台之一。潘叡透露,目前WeLab集团在内地已有4个品牌,为4600万用户提供纯线上金融服务,同时也为B端600多家客户提供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改革正在不断深化。随着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推进,各金融机构正在加速大湾区业务布局,为大湾区建设提供更大力度的资金支持。
今年7月,渣打宣布投资4000万美元设立渣打银行大湾区中心,以支持大湾区内个人及企业银行业务营运,推动创新金融技术开发及应用,并加强渣打在大湾区内的跨境银行业务。
“整个大湾区有一些新政策出台,比如说境外的合格机构可以在深圳依法设立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华盛资本集团董事长许戈在会上称,如果在不同的要素流动上三地能有更好的协同,公司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两地的资产和投资机构更好地对接。“这在未来可以有更好的想象空间。”
微众银行银行科技创新产品部负责人姚辉亚表示,随着大湾区的不断融合,人和物的流动必然会带来对跨境金融的需求。“金融机构想提供更好的服务,那数据是很重要的一环。数据有一个很重要的聚合性,只有把各方的数据聚在一起的时候,其价值才能突显出来。”姚辉亚说,想要做好这件事情,制度建设很重要。
目前粤澳两地居民使用的跨境健康码互认,底层技术正是由微众银行提供的。“这个方案很好地体现出跨境的可信数据传输,实现原理是在用户授权的情况下,用户自主完成数据的传输,在传输过程当中是加密的,充分实现隐私保护。”姚辉亚说道。
然而,区海鹰指出,粤港澳三地涉及三个不同的金融体系、信用体系,随着大湾区内人员和企业流动加快,如何实现相互认证是一个问题。三地必须打通这些路,确保信息流、资金流等畅通,才能真正实现大湾区的融合。
作为平安集团旗下金融服务生态圈科技输出平台,金融壹账通已在大湾区积极布局。在区海鹰看来,大湾区的融合仅靠技术或公司是难以推动的,需要政府、企业、个人都投入进来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