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财经客户端   |  南财号   |  理财通   |  城市通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首页 > 全球市场 > 正文

21全球观察|阿富汗“变天”背后:“西贡时刻”重演,美国仓皇撤退为哪般?大变局时代中国如何破局?

2021-08-16 23:01: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吴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报道 1975年,雷霆攻势下,数千名美国人以西贡(后更名为胡志明市)为中心展开了“大逃亡”,场面混乱不堪。

46年后,历史竟罕见“复刻”,美国加快撤离阿富汗,阿富汗安全部队“光速”败退……种种因素导致美国驻阿富汗大使馆上空重现了“西贡时刻”相关人员乘直升机撤离的尴尬一幕。

然而,就在今年7月,美国总统拜登还信誓旦旦地宣称,美国不会在阿富汗重演“西贡时刻”。拜登彼时表示,阿富汗撤军与越南战争时的情况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你不会在阿富汗看到直升机降落在美国大使馆屋顶上接人的场景”。

鲸平台智库专家、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严少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阿富汗局势的风云突变也是当前局势下国际主要力量实力消长的深刻表现。首先,美国的力量及其信誉的局限性在此次阿富汗局势突变中暴露无遗。武力不仅未能解决阿富汗问题,美国的软实力和信誉也因其匆忙的撤军而遭受质疑;其次,美国的欧洲盟友对阿富汗局势深表关切,却因力量有限而对美国未与盟友协商就从阿富汗撤军“敢怒不敢言”;最后,美国的撤出以及阿富汗局势的变化重新改变了地区力量的平衡,国际主要力量在阿富汗的角力进入新的阶段。

从西贡到喀布尔,历史高度相似

1975年,彼时获美军支持的军队如同现在的阿富汗政府军一样一触即溃,美军发起了著名的“常风行动”,于1975年4月29日至30日以直升机撤离滞留的美国公民和部分亲美越南人士,成为美军不愿提起的“西贡时刻”。

(来源:央视新闻转社交媒体)

和越战类似,阿富汗战争也让各方付出了巨大代价。2001年“9·11”事件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在当年10月7日起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发动“反恐”战争。近20年的战争,已造成阿富汗平民伤亡约30万人。

自2001年美军进入阿富汗以来,美国在阿富汗的驻军跨越了四任美国总统,包括小布什、奥巴马、特朗普和拜登,现在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军事冲突,超过了两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的总和。

在深陷泥潭多年后,2020年2月29日,特朗普政府与阿富汗塔利班在卡塔尔多哈签署和平协议。过去两个月,随着美军和北约驻军逐渐撤出,卷土重来的塔利班和阿富汗政府军的战斗不断升级,阿富汗政府军迅速溃败。

最终在2021年8月15日,美军的契努克(Chinook)直升机飞临喀布尔的美国使馆,撤离美方人员,部分人员则开始善后,烧毁机密文件,大使馆上方出现缕缕烟雾。国外社交网络、媒体,甚至美国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都纷纷称本次美军的撤离为最新版的“西贡时刻”。

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表示,这次撤离阿富汗与1975年美国仓促撤离驻越南大使馆的行动不可相提并论。在当年所谓的西贡撤离中,人员挤在使馆大楼的屋顶搭乘直升机撤离。布林肯表示,美国在阿富汗的任务是打击基地组织,这一目标已经实现了。

“这不是西贡。事实是这样的,我们20年前去阿富汗时只为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对付那些在911事件中袭击我们的人。这个任务已经完成了。”

美国国会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则发表声明称,阿富汗正走向一场“大规模灾难”,拜登政府的战略“在几周之内就把不完美但稳定的局势变成了巨大的尴尬和全球紧急状况”。他认为拜登总统应该加强对阿富汗军队的军事支持,而不是急于完成撤军。

不可忽视的是,阿富汗战争代价不菲,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沃森国际公共事务研究所的研究显示,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估计已造成2.261万亿美元的损失,并导致24.1万人直接死亡。

反思历史,美国大西洋理事会斯考克罗夫特战略与安全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罗伯特·曼宁表示,美国外交政策的许多重大失败都可以归咎于没有认清哪些事是美国无法改变的,这是傲慢自大、不理解美国力量局限性的结果。“这带来了一系列代价高昂、意料之外的后果。这方面的例子包括在阿富汗的使命偏离,这令推翻塔利班政府的迅速成功变成了20年来的建国徒劳,还有在伊拉克试图以武力强行实施民主的高成本失败。”

美国仓皇撤退将引发国际危机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迅速从阿富汗撤军也反映了其外交政策的转向,在中东开始战略收缩,转而把更大精力放在亚太地区。在特朗普“美国优先”理念的推动下,2020年美国与塔利班达成协议,随后拜登政府“萧规曹随”。

8月14日,白宫发表总统声明称,近20年的阿富汗战争,美国投入近1万亿美元,训练了30万阿富汗军队和警察,配备最先进的武器,还安排空军持续辅助。如果阿富汗的军队无法掌控自己的国家,美军在那里再呆一年或五年不会有任何区别。拜登表示,美国无休止地参与另外一个国家的内战是“不可接受”的。

但美国过于粗暴的举动也引发了盟友的不满,就连其铁杆盟友英国的国防大臣华莱士也看不下去,直言美国撤军决定是个“错误”。

华莱士13日表示,从去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与阿富汗塔利班达成撤军协议开始,他就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将导致“基地”组织卷土重来,国际社会可能将为此承担后果。

严少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是从特朗普政府时期就开始推行的政策,拜登继承了特朗普撤军的计划,背后的深层原因有三个。一是阿富汗战争持续20年,美国深陷战争泥潭,耗费将近1万亿美元。拜登政府认为继续维持驻军不仅代价高昂,也难以达到效果,是时候将保卫安全和重建国家的责任交给阿富汗政府;二是拜登政府承诺将施政重点放在国内,增强美国实力。新冠疫情以及拜登政府推出的大规模基建计划都要求美国缩减海外开支,以更多地投资美国国内;三是应对中国崛起的需要。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同其缩减在欧洲的驻军规模一样,都遵循同样的逻辑,即在全球实施战略收缩,集中有限的力量对付中国和印太地区日益复杂的安全局势。

鲸平台智库专家、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阿富汗的长期战争开支进一步加剧美国财政的不平衡,加上美国开始因应新时期的全球竞争格局变化,重新展开战略力量部署,因此撤离阿富汗是必然选项。美国撤军原因在于:第一,阿富汗的深层次国内问题不是美国有能力解决的;第二,阿富汗问题已经成为美国沉重的包袱,继续驻扎的正收益接近于零;第三,阿富汗与全球恐怖主义的关联性显著降低。

对于美国而言,在阿富汗的仓皇撤退也影响了拜登政府的信誉。就在今年7月,拜登还告诉美国记者,“塔利班占领一切并拥有整个国家的可能性非常小。”

更糟糕的是,阿富汗的动乱局势可能引发一场潜在的持久人道主义和国家安全危机,还可能为阿富汗的恐怖组织创造条件。

前中央情报局行动官道格·伦敦(Doug London)谴责称,拜登总统上任时宣布“试图重新修复和统一美国与世界各地盟友的关系”,但是在阿富汗的失败可能会使美国的国际信誉受损,盟友可能会“存在很大的疑问”。

法国防务分析家海斯堡则表示,美国从奥巴马时代就开始从海外撤军,前总统特朗普延续这个趋势,“我们必须做好准备,美国可能再也不会无限期照顾一个成为累赘的盟友”。

国际角力不停,中国如何破局?

对于阿富汗局势,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8月16日表示,阿富汗局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尊重阿富汗人民的意愿和选择。中方注意到昨天阿富汗塔利班方面表示,阿富汗战争已结束,将协商建立开放包容的伊斯兰政府,并采取负责任行动,确保阿富汗公民和外国驻阿使团安全。中方期待这些表态能够得到落实,确保阿富汗局势实现平稳过渡。

此外,中国外长王毅曾在今年3月的一场记者会上表示,“阿富汗不存在需要填补的空白或者真空,因为这块土地属于阿富汗人民……作为阿富汗的邻居和朋友,中国将在尊重阿富汗人民意愿和需求的前提下,继续为推动阿富汗的和解与重建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随后在今年7月,王毅在天津会见来华访问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治委员会负责人巴拉达尔一行。王毅表示,“阿富汗属于阿富汗人民,阿富汗的前途命运应该掌握在阿富汗人民手中。美国和北约从阿仓促撤军,实际上标志着美对阿政策的失败,阿人民有了稳定和发展自己国家的重要机遇。”

在天津会见中,阿富汗塔利班的高级负责人明确保证,不允许任何势力以阿富汗作为攻击中国的基地,并表达了对中方参与阿和平进程重建的希望。但沈萌表示,中国不能放松警惕,毕竟在中亚地区,宗教、民族、部族等方面的矛盾已经历经数百年,既要推动阿富汗的和平建设与发展,也要高度警惕三股势力的动向与风险。

展望未来,严少华表示,“中国是阿富汗最大的邻国。王毅会见塔利班高层,是中国在不干涉内政基础上,践行大国责任,积极推动阿富汗国内和平进程的表现。阿富汗国内局势的不确定性,既是挑战,也是阿富汗人民重建国家,追求稳定与繁荣的机遇。如果阿富汗各方以此为契机,建立稳定和包容性的政治架构,重建和恢复经济,则不仅是阿富汗之幸,也是中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