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宏观 > 正文

广东“十四五”投资风口有哪些?集成电路、5G、高端设备、人工智能等受关注,加强从“0”到“1”的突破

2020-12-23 15:34:21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翁榕涛

作为经济总量第一的省份,广东将通过加快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携手港澳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近日,广东公布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广东未来5年甚至15年的发展蓝图也随之徐徐铺开。

《建议》指出,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路径”,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抢占战略制高点。

“十四五”规划将推动广东建成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政策出台后会带来哪些投资方向上的指引?

“十四五”规划产业发展路线图

回顾过去,《建议》指出,广东“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即将完成,预计广东省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万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国务院国资委机械院创新中心主任宋嘉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广东省如果要在2035年GDP再翻一番,即达到20万亿元的水平,那么产业加速转型升级就是重要支撑。”

广东产业发展基础良好,集聚效应明显,产业链配套齐全,粤港澳三地形成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互补互促、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是世界制造业重要基地、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旅游休闲中心。

《建议》指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要加快在集成电路、新材料、工业软件、高端设备等领域补齐短板,着力在第五代移动通信、超高清显示等领域锻造长板,在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科技、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加强研发布局,抢占战略制高点。

广州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向记者分析,“广东省的产业链较长、配套较完善,这是优势。但是由于广东参与国际产业大循环较早较深,因而经济国际市场和技术依赖度比较高,这就存在短板。”

他举例称,比如广东目前5G产业发达,但芯片产业受“卡脖子”。目前来看,广东的产业发展路线,一是产业链供应链的补链,二是出口转内销,大量产业发展才能转向国内经济大循环。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指出,“广东的短板主要体现在数字产业制造方面,包括集成电路、工业软件等都是典型的数字技术产业,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之前由于广东劳动力成本较高等多种原因造成该类型制造业的确处于短板,不过随着智慧化、规模化生产的推行,单位生产成本会显著下降,这将是补齐短板的好时机。”

在集成电路领域,今年10月广东省政府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年营收突破4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0%;今年2月出台相关政策,不仅针对芯片设计、制造、封测、设备及材料等上游产业链领域提出了具体规划,同时也从研发能力、人才培养、产业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意见。

产业发展研究专家史一哲向记者分析,“广东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的产业高地,目前面临的集成电路、新材料、工业软件、高端装备等‘补短板’领域,也是我国产业升级面临的关键瓶颈。这些领域,无一不是产业链较长,发达国家已经在多个关键环节形成垄断优势,突破难度显而易见,想要实现弯道超车需要在颠覆性更新换代、或技术路线演变等历史性节点上。”

近年来,广东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了电子信息、电气机械、汽车石化、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科技创新产业集群。

借鉴海外经验,世界三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依赖自身的资源禀赋,同时抓住三次科技革命历史机遇,相继实现了从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到创新经济的飞跃。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今年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排名首位的东京—横滨创新集群,广东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程度已经在全球处于靠前位置。

哪些领域蕴含投资机会?

在中共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已提出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大湾区作为与北京、上海并列的创新中心,定位已然提高。

广东迈入创新驱动新时代,高研发、成长空间大的新兴企业有望借政策“东风”迎来发展新机遇。从产业发展路径出发,哪些领域可能蕴含投资机会?

日前,广东省首批3个5G产业园区名单公布,分别布局在广州、深圳、汕头。5G商用元年开启,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省工信厅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底,全省5G基站数达32285座,位居全国第一;预计全省5G产业年产值达1900亿元,约占全国的42%。

史一哲向记者分析,“5G通信领域广东已经有明显先发优势,从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实力、制造体系、应用场景与需求等方面都在全国具有明显领先优势。”

目前来看,已经有多家研究机构对“十四五”规划作出解读,梳理可以发现,“十四五”投资应重点关注四大板块:科技板块,新能源,消费板块,以及高端制造业。

首先,科技板块中“卡脖子”领域备受瞩目,例如半导体制造、航空工业、精密机械、生物种业等领域。明年政府财政上将加大对于上述领域的科研投入与企业扶持力度。

集成电路方面,中美在科技领域的竞争背景下,作为进口额最大的品类之一,2019年我国芯片的进出口差额超过2000亿,内需外压之下,发挥举国优势破局关键领域“卡脖子”的状况,发展过程国产替代进口将成为必然。

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战略新兴产业蕴含潜力。2020 年进入 5G 建设高峰期,虽然目前暂时处于商用初期的节点,尚未有现象级的应用出现;但是借鉴4G时代技术和应用的互相促进,从中上游的主设备商、芯片半导体,到中下游人工智能、光学、车联网等将迎来最佳风口。

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技术端的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通过帮助处理海量的数据,正进入黄金发展期;应用端的工业互联网、数字货币仍在初期尝试阶段,未来市场广度和深度上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其次,除上述科技产业外,“十四五”规划也直接指向高端设备制造业。广东在机器人、工程机械和半导体设备为代表的细分领域也具有明显优势,有望通过工业互联网赋能、智能制造等方式,对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即通过工业机器人,以及工程机械向人工智能的转型,达到最终产业转型的目标。

此外,在新能源方面,广东是我国主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和最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18年,广东实现汽车产量321.58万辆,占全国的比重为11.5%,超越上海、重庆、吉林等省市,位居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为10.4%。

通过新能源车发展,将带动省内产业链上的整车、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在内的全产业链发展。将惠及新能源板块的上市公司,比如广汽集团、比亚迪、小鹏汽车、亿纬锂能、猛狮科技等。

最后,“十四五”规划提出全面促进消费升级,扩大消费领域,包括汽车、家电、免税板块。明年汽车限购放宽、家电下乡或可期待,中高端商品减税、免税范围有望进一步扩大,有利于汽车、家电生产商与免税相关企业。

从近年来的消费趋势来看,消费升级体现在居民对消费质量关注,对于品牌、个性化的关注度进一步增多。一方面,更注重健康和绿色的饮食习惯,将带来以食品饮料为代表的传统消费的升级;另一方面,包括小家电的火爆,以及定制家居的流行,显示出新消费引领潮流的趋势。 

注重原始创新 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平安证券分析指出,当前我国研发处于美国和日本70年代末、韩国90年代中期水平,生物制药和高端制造行业较海外提升空间大。整体来看, 我国当前研发开支占比(2.2%)处于发达国家转型初期水平, 基础研究投入占比(5.5%)远低于发达国家(10%+)。

长期以来,虽然广东总体研发强度在全国领跑,但基础研究仍存在短板。这一次,广东在建议中格外强调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意义,提出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强化应用基础研究主攻方向,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形成更多从“0”到“1”的突破。

广东如何弥补基础研究的“短板”?彭澎指出,“一要调动广东尤其是广州高校院所的潜力,抓原始创新;二是充分借鉴华为经验,支持企业参与原始创新;三是国内国际双循环,充分利用两方面资源;四是让金融发挥整合资源的推手作用,让改革开放成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基本动力,让各国人才为我所用。”

宋嘉指出,“十四五”期间广东创新发展需要平衡好产业链、功能板块之间的相互衔接与结构优化,其中需要重视的是高质量的检验测试——检验测试是制造业的天花板,应该考虑布局辐射大湾区的高水平检验测试产业基地和配套会议展览活动,引入国内外高水平检验测试机构以及配套上下游产业链。”

《建议》指出,广东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分行业强化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壮大支柱产业链,打造新兴产业链,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深入推进“广东强芯”等重大任务,加快实现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史一哲指出,“基础研究进行普及推广应用的前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首先需要有宽松的研究、探索、犯错的环境;其次,基础研究可能很难吸引到大量的社会资本投资,更多的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最后,目前的课题申请、立项、评审、结题各个环节上,需要有足够高质量的学术共同体能够承担起鼓励多个方向上的探索,鼓励自我颠覆的原始创新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