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2 17:57:52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彭敏静
2020年香港经济预计收缩6.1%。2020年10月至12月经季节性调整的香港失业率为6.6%,创过去16年新高。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政策措施。
接下来,香港应该如何迎接挑战,恢复经济活力?香港青年如何把握新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此,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高锋集团董事局主席和香港青年专业联盟创会召集人吴杰庄。
吴杰庄指出,香港经济除了要往科技、金融、数字经济方向发展,也要在物理上跟大湾区去结合,向上发展,让青年自由流动,人才自由流动,信息自由流动,我们才能会有更好的香港。
作为香港青年专业联盟创会召集人,吴杰庄观察到,过去几年,香港青年对内地的发展可能不太了解,也有一些不准确的看法,所以部分青年对融入国家发展有一些抗拒感。
“过去改革开放的十几年, 我们之前通过用好两地发展的平台,得到了一些个人发展。”吴杰庄作为一个“过来人”,希望从青年的学业、就业和创业这三个方面出发为下一代做更多的工作。
受疫情影响,香港经济受到了不少冲击,部分行业也受到严重打击。吴杰庄坦言,“到今天来说,香港的市面还是非常萧条。过去一年香港没有了90%的游客,餐饮业、旅游业、航空业等等都受到了影响。”
“未来的话,我们还是相信疫情会过去的。今年的疫苗出来后,如果大家都免疫的话,我相信这个经济会发展得很快。”在吴杰庄看来,粤港澳大湾区是“十四五”规划非常大的一个重点,香港青年可以把握当中的新机遇。
“过去一年,我们看到数字经济行业做得非常好,包括网购、电子支付、网站媒体,其实客户量也多了很多。数字经济的一些发展空间,包括金融科技、媒体科技等等,我们都可以加大力度去投入。”吴杰庄说。
“在数字经济里面,很多关键的技术、关键的软件、关键的平台,现在还不是中国人拥有的知识产权,很多都是外国的。”因此,吴杰庄认为,未来一段时间,香港青年可以开发平台应用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运用,并推向全国。
“跨境理财通”是国家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港澳与内地金融合作的重要举措。
在吴杰庄看来,跨境理财通如果仅仅发挥财务增值的作用,是不足够的,而要通过跨境理财通来把民间的财富投入到实体经济发展当中。这个是将来香港跟内地的9个大湾区城市合作的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
对于香港与内地金融深度合作的契机,吴杰庄表示,“一些金融创新的想法可以通过香港来做,比方说未来的数字人民币通过香港推向海外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反过来,在一些金融科技的硬技术开发方面,香港整体人才没有内地那么充足,可以在自贸区做一些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平台,让香港的金融机构在内地的平台里面创造一些新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来服务实体经济。”
另外,吴杰庄指出,“香港青年可以加入一些不同的计划在大湾区发展,包括就业、创业等等,这个是人员流动的可能性。因为如果这个地方暂时没有很好的空间,我们可以在旁边的地方去发展。”
青年发展委员会主席、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日前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大发展战略,亦是香港在疫情后恢复经济动力的重点方向,大湾区将为香港青年提供一条就业和创业新跑道。
香港特区政府不久前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在香港和大湾区内地城市均有业务的企业聘请、派驻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名额共2000个。据了解,香港特区政府将向参加计划的企业发放津贴,每名获聘毕业生为每月1万港元,为期最长18个月。
“今天来说,香港部分岗位的工资跟大湾区的工资还是有点距离。对于这个心理关口,香港政府出一部分的基金来支持企业聘请香港本地青年在大湾区就业。”吴杰庄表示,协会也希望配合“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做多一点工作,帮助选择到大湾区去就业的朋友尽快了解当地的生活文化,多交一些当地的朋友,就业方面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除了“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以外,“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也是香港2020年施政报告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蓬勃发展,许多港澳青年创业者的梦想种子洒落在粤港澳大湾区。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底,广东与香港特区政府、澳门特区政府分别共建首批10家粤港青创基地和3家粤澳青创基地,已入驻香港、澳门青年创业团队518个、234个,分别吸纳香港、澳门创业就业人员921人、252人。另外,广东已建成广州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厂等50多个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
目前,吴杰庄在深圳、中山还有广州建立了三个香港青年创业孵化器。
“下一步,我希望在整个创业链里面更深化一下。除了有物理空间以外,香港青年也需要一些基金来支持他们发展。” 吴杰庄说。
为推动香港青年融入大湾区创业,2020年12月,香港高锋集团及深圳前海管理局共同发起的深圳前海深港青年创新发展基金,基金规模首期为4亿元人民币。
除了发基金以外,吴杰庄表示,“我们在推动当地政府使用香港青年开发出来的产品,让香港青年可以更容易融入发展进程。另外,香港青年专业联盟有很多专家人才,也通过一些计划来陪伴我们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创业,解答他们的一些问题。”
香港青年的学业也是吴杰庄关注的一方面,他希望推动更多的香港青年可以在内地进修,并通过协会平台,帮助香港青年对接学校等相关信息。
近年来,香港院校计划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新校舍并不罕见。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不完全统计,除了分别在深圳和珠海办学的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以外,目前已有5座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披露与5所香港高校合作办学的计划,分别是香港科技大学落户广州、香港理工大学落户佛山、香港城市大学落户东莞、香港公开大学落户肇庆、香港大学计划落户深圳。
“除了大学以外,我们发现基础教育的空间也是非常大的。过去几年,有一些香港的中小学已经跟内地的学校做学校结盟,增强他们之间的交流。我发现,爱国主义应该从娃娃抓起,我希望推动更多的香港幼儿园可以在大湾区落地。”吴杰庄说。
吴杰庄表示,“因为很多80后、90后香港青年的孩子也要去幼儿园。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工作,通过配套更多的幼儿园,可以让他的孩子就地解决学业问题,也让一些香港幼儿园跟大湾区幼儿园有更多的交流。不单是小孩的交流,家长也可以交流,这样也可以增进一些他们的了解、认识。”
在吴杰庄看来,香港青年应该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人翁。他坦言,“目前我们看到一部分香港青年还没有获得感,因为他们只是过去内地一段时间。所以未来的阶段应该是,我从香港去深圳前海吃完晚饭再回来香港,其实是没有要出关的感觉。”
为了消除部分两地青年之间的隔阂,吴杰庄表示,“一些香港青年机构、企业、政府要多推动青年去发展,也应该收集一些数据,知道我们香港青年在不同地方、不同领域都有一些成功的案例。这些案例其实不单是做生意,他可能在学术上、在科研上、在艺术上、在文化上等等各领域有所成就。我们希望在香港加大力度多做一点案例宣传,让香港青年了解到,他们无论是学文科的,学理工科的,在大湾区都有机会。”吴杰庄说。
另外,吴杰庄指出,“其实融入发展的过程里面不是‘单向’的,我觉得应该是‘双向’的,因为大湾区是一个‘9+2’的平台。”
在吴杰庄看来,内地青年也可以通过香港这个平台“走出去”,实现企业国际化。
“很多内地青年的创业项目非常成功,香港刚好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他们去融资。此外,内地青年也可以通过香港这个平台,打开亚洲地区市场。因为现在亚洲地区RCEP刚刚签署,所以我们在东南亚、东北亚也做了一些创业平台,让大湾区的企业可以通过我们的平台在当地落地,找市场、找融资。” 吴杰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