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财经客户端   |  南财号   |  理财通   |  城市通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首页 > 南财快评 > 正文

南财快评:运动场上没有贫富差异,但国家发达体育才会强大

2021-08-09 14:50:55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张立伟

东京奥运会已经落幕,中国代表团获得88块奖牌载誉归来。其中最小的队员-14岁的10米跳台跳水冠军-全红婵受到舆论的强烈关注,自媒体根据各种碎片化的采访材料解读出若干感人的文章。

最让人泪目的是,全红婵说自己要努力挣钱给妈妈治病。全红婵的这番话表明她一个爱妈妈、懂事且有责任感的少年,但是,并不存在这样的因果关系: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全红婵为了赚钱养家而从事了艰苦的跳水运动。

全红婵从事跳水运动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一定的天赋而被挖掘,然后通过艰苦和科学的训练将其潜能释放出来,而不是她自己选择作为赚钱的职业。

事实上,中国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体育运动-尤其是一些可能损害身体的专业运动-只有穷人的孩子才会作为职业,而富裕以及有社会背景的家庭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吃苦,给体育运动某种色彩浓厚的阶级性,并且进一步塑造体育运动与“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负面形象,正是这种落后观念影响了中国全民体育事业的发展。

事实上,从奥运会奖牌榜就可以清晰的发现,排行榜前十位中除了中国,其他大都是发达国家。运动员绝不是穷人的职业,它是在物质丰富后人们主动对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塑造,实现超越自我,不管是关注个人健康和形体之美,还是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等不断进取的伟大精神。

对于运动员而言,即使具有天赋,也都需要艰苦的训练才能实现超越,才能战胜对手。所以,将体育运动艰苦训练与穷人吃苦联系起来是一种贫困时代特有的产物。比如举重在中国人眼里就是一个“穷人运动”,事实上,被称为军神的举重运动员吕小军在欧美拥有大量粉丝,他的训练、健身和比赛视频在国外视频网站都拥有极高人气。即使是跳水,与全红婵一起出征的队员也非都出自贫困家庭,甚至一些队员家庭条件优越。

所以,我们的舆论不能继续煽情传播只有穷人的孩子才会去从事魔鬼式训练的体育运动,成为脱离贫困的一个跳板。这种煽情可以获得流量,刺激泪腺,但对体育的普及并没有什么好处,甚至是歪曲了事实本身。

从全红婵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两个积极的信息。其一,孩子们的童年不能全都一致性的被学习、作业、考试捆绑,就像流水生产线塑造一模一样的人,而是要鼓励他们释放天性以及好奇心、热情,挖掘他们各自的天赋和爱好,培养其所长,我们相信中国还有千千万万个全红婵被困在应试教育的战车上;其二,体育竞技是最公平的比赛,它不会因为其是什么国家或什么地位的人而改变成绩和结果。全红婵虽然出身寒门,但因其骄人的成绩和素质而被选拔成为中国代表团运动员参与东京奥运比赛。也就是说,在体育赛场上没有穷人和富人之分,一切靠实力说话,是最公平的竞争。

当然,全红婵的家庭值得关注,但这与体育没有关系,媒体没有必要为了流量非要在两者之间制造关系。事实上,全红婵从小就接受艰苦的训练,她有自己的人生体验与喜怒哀乐,她爱着自己的妈妈和家庭,她像每个女孩子一样单纯可爱,是媒体赋予了其过于沉重的“背景”。媒体将这个家庭塑造为悲惨和穷苦,但全爸爸拒绝了蜂拥而来的企业捐款捐物,他们不想消费自己女儿的荣誉,媒体则肆无忌惮的消费这个家庭。

全红婵用自己的努力创造了一个励志的角色,她是我们所有人的模范,我们需要在自己所长的地方不断的努力,专一、专业、刻苦而非被欲望过多淹没。

我们每个人也应该热爱体育运动,积极参与体育健身与竞技活动,塑造形体之美,磨练精神之志。我国人均的体育消费支出仅仅相当于美国的1/25,体育消费少与收入低相关,我们不能再继续传播只有穷人才将体育作为职业的谬论,恰恰相反,正因为我们穷的太久,才有这种错误的理解。

事实上,越是富有,体育越是发达。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体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体育强”。